本篇文章3531字,读完约9分钟

南京雨花台区某小区建有一个高度超过10米的“摩天轮”停车场。人的视觉

这个城市日新月异,新的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旧的城市正在升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你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吗?当你在城市和梦想中努力工作时,你觉得生活中有什么不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推出了“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适?”请注意这一系列报道。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编辑

停车太难了。我们有多少停车位?

北京有129万个住宅停车位缺口,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如果你有停车位,谁愿意每天‘打游击’?”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民吴飞飞通过彩票购买了一辆新车。几天之内,快乐变成了烦恼――虽然她住在一个高档住宅区,但住宅区里的停车位已经卖完了,租出去的停车位也很少。路边停车每月保证400元,但固定停车位不能保证。“有时候我回家很晚,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停车位。我不得不冒险贴上标签,然后随意停下来,第二天一早我就把它拿走了。”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停车很困难,不仅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社会的加速到来,在许多中小城市,“今晚在哪里停车”已经成为车主们的一个棘手问题。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停车难的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停车位不足。要改善停车场,解决停车问题,首先要了解供需现状,估计缺口大小。

一个城市需要多少停车位?

一般来说,城市停车位的需求与机动车数量直接相关。汽车既需要满足长期停车需求的相对固定的停车位,即基本停车位,也需要满足旅行期间临时停车需求的停车位,即旅行停车位。两者加在一起,就是总的停车空间需求。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2015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指引》提出,在规划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停车空间总供应量应控制在机动车数量的1.1-1.3倍之间。“区间1.1-1.3实际上是一个经验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的城市规模”例如,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说,在美国,停车位与车辆的比例高达2.5: 1,这在人多地方少的中国显然很难实现。目前,北京的机动车数量约为570万辆。根据这一计算,理想的停车位数量应该在620万至740万之间。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那么,我们现在有多少停车位?

过去,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城市的车辆停车位比例大约为1: 0.5。一些城市发布的数据更令人惊讶:截至2015年9月,广州市已登记的停车位约为66万个,车位比例约为1:0.3;截至2015年6月底,苏州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75万辆,但市区只有42.4万个停车位。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城市公布的数据仅涵盖已备案的停车位,不包括大量非经营性停车位,如内部停车位。2016年,北京进行了停车普查,结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截至2016年底,全市市区核定停车位总数为382万个,根据夜间22: 00后的实际停车情况,停车位总数为384万个,供需总量大致相当。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市民仍然觉得停车困难?问题在于停车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许多停车位闲置在城市周边、新建城区、政府机构和封闭大院,但城市的旧住宅区和中心区却满是汽车,很难找到。以北京为例,住宅停车需求与住宅停车空间的比例应为1∶1,但现实中仅为1∶0.63,差距为129万,导致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在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应该用多少个空房间来停车?

要扩大建设供给,规范管理秩序,真正做到“停车到位、停车收费、违章处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要“改善菜地、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专家表示,应尽可能满足合理的停车需求,有序扩大停车场的供应;然而,从城市发展和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建设不应“分散”。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一个停车位,如果建在地上,需要消耗25平方米。如果建在地下,进出通道、坡道和墙壁需要40平方米。”郭继孚表示,这一水平类似于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许多家庭的客厅还要大!”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更多的人认真思考:在一个拥有大量土地和金钱的城市里,我们应该用多少个空房间来停车?

“近年来,为了缓解红叶季节的停车压力,北京香山脚下的停车场进行了扩建。然而,市民去香山看红叶。开车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所所长赵洁认为,与限行限购等强制性措施相比,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停车场的管理是一种更合理、争议更少的交通监管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停车供应体系的建设应遵循“适度满足基本停车位,严格控制出行停车位”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应控制停车泊位规模,放宽停车价格控制,以发挥静态制动和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遗憾的是,目前的停车管理并不令人满意,“违章停车罚款”只是个开始。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通过价格手段控制汽车出行,北京将日常通勤需求转向了公共交通,并提高了停车费。此后,由于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仍有许多停车设施处于实际免费使用状态,一些单位将低成本免费停车视为员工福利,使得收费标准难以执行,大大削弱了停车对交通需求的调节。功能。”赵洁说。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在郭继孚看来,由执法问题和无效价格造成的停车管理混乱是停车供应短缺和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之一。

专家建议,要真正解决停车问题,我们不仅要努力建设和扩大供应,而且要努力管理和规范秩序。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只有严格执法,加大违章停车的成本,才能真正做到“停车不停车,停车收费,违章停车受罚。”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赵洁建议,要控制停车混乱,必须配合打击“黑色停车场”和乱收费等措施,或者通过电子技术规范停车收费。

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建更多的停车场就足够了吗?

“天往地下”,在错误的时间共享,提高空客房和停车位的利用效率,完善市场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在原地停下来,你必须先坐下。在规范秩序、疏通机制的同时,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弥补差距的办法。近年来,许多城市和企业探索了一些扩大供给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和复制。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去天堂”,挖掘空.的潜力

过去,北京空军区总医院门诊大楼前只有30个地面停车位。现在,有两个“停车楼”,高约7层。垂直循环的机械车库不占用空空间,但可以提供96个额外的停车位。不久前,当赵洁访问杭州时,他发现一个珍贵的空房间建在一个旧住宅区,一个地下五层的圆柱形机械停车设施。“当人们在入口处停车时,车库会自动完成停车。整个车库的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在未来,密集的停车设施,如地上和地下停车库和机械停车库,有望成为解决旧住宅区停车困难的“利器”。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错时共享提高停车位利用效率。

一边是空空摇摆,另一边是满满的...车流如潮,使得公共场所和住宅之间的停车位经常出现明显的“冷热不均”。晚上,北京147万个公共建筑停车位中只有58万辆车,其中约60%可供使用。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打破冷热不均依赖信息化。“轻松停车”,丁丁停车...近年来,全国有200多家企业开发了各种智能停车应用。一些平台已经开发了“停车电子地图”,它将“捕捉所有的信息”,如停车场分布,空闲置号码,使车主可以“目标”停车;一些平台为住宅停车位安装了智能停车锁,这样居民就可以在空休闲时间将停车位租给其他车主;一些城市也采取了行动,例如,广州计划建立一个统一的停车诱导平台。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逐步规范街道停车秩序。

据郭继孚介绍,目前,北京六区和郊区新城的住宅区随意停放的车辆约有63万辆,占用了空内部的土地和内部道路。如果标准化50%,可以提供300,000多个停车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汽车是"正当地"停在路边,而是必须辅以价格手段和严格的监督。标准化后,要逐步提高收费,用价格杠杆“挤压”价格敏感者一点;在车少停之后,停车位逐渐被取消,最后公众得到了一个清新的空路房间。”郭继孚说。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技术方案明确,必须有足够的机制动力,即坚持市场导向,完善良性运行机制。

“汽车是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政府不需要花费大量财政资源来建设公共停车场,但它可以通过政策便利、适当补贴和价格自由化等激励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赵洁说。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北京市停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宝军认为,停车收费的低价格与土地和服务的经济价值不匹配,这使得企业和私人资本投资停车场的积极性降低。赵洁建议,各地应简化停车场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等环节。

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要缓解供需矛盾,不仅要扩大供给,还要有效控制需求。

“50年前,东京比北京拥堵得多,城市里到处都是汽车。现在,东京的人口已经增加到3750万,机动车辆的数量也从不到300万增加到了近1500万,但是道路并没有因此而受阻。最重要的是解决高密度中心区大容量轨道交通的出行问题。需求。”郭继孚认为,降低核心区域的汽车使用强度和拥有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总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弥补公共交通的不足,让人们更愿意、更有能力少开车。“供应增加,需求减少。问题会解决的。”

标题:今晚,我的车停哪儿?(民生视线?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①)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