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背着40公斤,爬几十米高的烟囱

一个简单的安全带、一把3米长的烟枪、两个采样器和一个便携式设备包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废气污染源的基本设备。昨天上午8点,由环境监测员郭伟、严飞、彭宇组成的“三人小组”前往监测站准备室收集设备,然后前往西山区某火力发电企业进行监督监测工作。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进入“三伏”,许多火电企业满负荷运行。在保证城市用电的同时,也导致了煤炭消费的激增,保卫蓝天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因此,环境监测员通常使用大型检测仪器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据了解,该市10家市属及国有控股火电企业有近40个烟囱,他们将在这两个月内对所有烟囱进行监测。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上午9点刚过,环境监测车进入工厂区,直奔烟囱。“三人小组”分工明确,行动迅速。郭伟负责检查地面的在线设备。严飞和彭宇熟练地脱下了装备。记者试图携带它,重量超过80公斤的取样器没有在地面上移动。但是他们很容易携带仪器,系好安全带,然后爬上烟囱。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当我看到记者要爬上来时,郭伟赶紧递过来一副橡胶手套:“烟囱不能晒太阳,但它的温度很高,会烫伤你的手!”当记者戴上手套,抓住扶手爬上来时,他仍然能清楚地感觉到热度,只到了大约10米高的第一个拐角。严飞和彭宇的脸已经红了。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为了照顾记者的速度,严飞和彭宇比平时多花了5分钟到达35米高的安全平台。尽管它被称为安全平台,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值为0+的工作台。当三个人同时站在上面时,平台会轻微晃动。这时,记者的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虽然有安全带扣在栏杆上,但他可以透过缝隙向下看,因为他害怕不小心踩在空的缝隙上。“当每个显示器第一次出现时,他的脚会很软,当他忙于工作时,他不会害怕。”看着记者紧张的样子,严飞一边调试采样器一边松了口气:“今天的烟囱比较短。爬六十或七十米的高度是正常的。”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准备好仪器,彭宇开始测量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严飞把滤筒放入烟筒,然后放入烟道取样。“今天我们测试三个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煤烟。每次测试需要进行三次,每次取样大约需要15分钟。在准备仪器的同时,我们还得在这里呆两个多小时。”在测试开始时,严飞给了记者一个“疫苗”。测量完烟雾和灰尘后,严飞将过滤筒折叠起来放好。半小时过去了。记者浑身是汗。严飞和彭宇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彭宇的眼镜也模糊了。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中午11点32分,监测显示烟气温度达到170℃至180℃。转换后,经验丰富的彭宇告诉记者:“该锅炉烟囱的温度约为90℃,我们室外的操作环境至少为50℃。经过连续高温焙烧,采样器得出最终结论:在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为33毫克/立方米,一氧化氮为51毫克/立方米。

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在把仪器装进烟囱之前,严飞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三瓶盐汽水,分别递了过去:“我刚才害怕去厕所,从来没有拿出来过。现在我必须尽快补充水分,否则我会中暑的。”干燥了2个多小时后,记者走下自动扶梯,明显感到头晕,最后回到监控车上。严飞和彭宇放下手中的仪器,立即将数据与地面上的自动监控设备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相同,排放符合标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监控车上安全地吃快餐,稍事休息,为下一个烟囱做准备。

标题:揭开环境监测器在50℃下的工作。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