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2字,读完约8分钟
有人说香港是天堂和地狱的两面。夜幕降临时,每一盏霓虹灯背后都有一张绝望的脸。
香港电影《无知》讲述了一对父子在贫困和冷漠的边缘挣扎的故事。在影片中,一张双层床被挤在两个人住的房子里,儿子侧躺着,父亲站在床前,剩下的不到1平方米的空房间里摆满了餐桌和各种生活用具。
在现实中,人们把这种房子叫得有声有色?房间或棺材房。据统计,在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有近21万人生活在这种极其狭小和恶劣的环境中。数据显示,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是亚洲最低的,只有170平方英尺。
在这些数字背后,香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房屋和土地。寻求更多土地和供应更多房屋是香港的迫切需要。
9月3日,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在一次土地咨询会议上表示,香港确实在土地供应方面落后,与此同时,香港每一个人都在为土地供应不足付出沉重代价。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和概念性的土地供应方案,已成为新一届香港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一种试点方法。
在填海工程的成本、楼宇的楼面面积比例,以及如何在新界发展土地等关键问题上,香港政府与社会人士一直存在分歧,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由此可见,要为香港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土地供应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仍然有很多困难。
1200公顷土地缺口
观点房地产新媒体了解到,在9月3日的土地协商会议上,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土地供应不足引发的社会问题
房产价格非常昂贵,难以承受。一对外出工作的夫妇想提供一套公寓,但希望渺茫。
简单地吃一份50港元的快餐不超过15港元,20元是房租。社会上每个人都在为土地供应不足付出代价。
同时,他指出,根据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调查,为了预留空的空间,满足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加强社区支援和为未来老化提供更多老人设施的可能性,香港长期的土地短缺情况远远超过1200公顷。
根据2016年公布的“香港2030+”规划研究,香港在未来30年需要4800公顷土地用于发展。如果扣除已落实发展的3,600公顷土地,将会长期短缺1,200公顷土地,相当于60个维多利亚公园的土地面积,包括300公顷经济用地、200公顷房屋用地和700公顷休憩用地及社区用地。
与此同时,人口正在增长。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指出,香港人口将从2014年的724万增加到2043年的峰值822万,香港需要寻求更多的土地供应,以满足长期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与人口逐年增长相比,香港每年建成的房屋数量不是上升而是下降。据报道,在2007年至2016年间,香港每年平均建成的房屋只有25,700所,与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相比,下降了50%以上。
以香港目前的公屋为例,有关数据显示,轮候公屋的平均时间已达5.3年。这只是第一次轮候时间,如果加上第二次和第三次轮候时间,轮候时间可达七至八年,甚至更长。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九月提供的最新咨询资料,列出香港短期、中期和长期及概念上的18个土地供应方案,包括棕色土地发展、新界私人农地储蓄、粉岭高尔夫球场的使用、填海工程及郊野公园边境地区的试验发展。
上述资料指出香港土地发展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般人都认为土地供应不足是香港大部分社会问题的根源。在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只有24.3%已经建成开发,其余75.7%尚未开发利用。
以林郑月娥为首的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一个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正是为了寻找更多土地来支援香港的发展需要。这个由30人组成的团队试图通过社会协商找到更多土地供应的可能性,并打破土地困境。
行政长官的填海选择
在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出的18个方案中,以林郑月娥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对发展东大屿山都会的填海工程寄予厚望。在众多选择中,填海可以提供大量土地,而不影响现有土地的性质和规划,这是一石二鸟的理想选择。
观点地产新媒体实地了解到,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9月初指出,香港目前土地供应不足,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香港在过去十多年的填海速度明显放缓。
报告指出,从1985年至2000年,香港平均每年填海面积为200公顷,而从2001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填海面积只有40公顷,明显落后于2000年前的填海速度。与此同时,自七十年代以来,香港增加了九个新市镇,包括荃湾、大埔、粉岭、天水围和东涌。自2000年以来,没有任何新市镇建成,而且这些新市镇大部分都已被填海。
事实上,早在2014年,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他的年度施政报告中就提出了东大屿山都会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香港会研究进一步发展大屿山东部水域及其邻近地区,建设大屿山东部的大都会,并善用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协同作用。
2016年“香港2030+计划”提到,东大屿山将成为跨越2030年的两个战略增长区之一,这主要涉及在香港岛和东大屿山之间填充一个面积为1000公顷的人工岛。
2018年8月,香港团结基金会进一步提出了东大屿大都市计划的增强版,该计划提议在原计划1000公顷的基础上,将人工岛扩大到2200公顷。该计划预计提供25万至40万个住宅单位,容纳70万至110万人,从而全面解决香港的土地短缺问题。
在土地咨询会议上,黄指出,这种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一般需时10-15年,面对香港迫切的土地需求,只能作为中长期规划来进行。
填海工程的高成本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九月五日,有人在香港土地问题研讨会上指出,如果我们要在东大屿山进行填海工程,费用可能高达1万亿港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透过立法会申请拨款。
分歧和意见
分歧仍在继续。
观点房地产新媒体了解到,在9月初的另一次土地供应协商会议上,一位前CPPCC委员对上述计划和措施提出质疑。他认为自己参与了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和咨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似乎都在回避一个问题,那便是根本没有提及大屿山的发展。
除了填海工程外,大屿山发展是香港社会提出的一个潜在土地供应方案,声音非常大。较早前,有人建议填海工程应在内陆水域进行,例如大屿山以南的龟山岛,以更快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与内地连接。
这位前CPPCC成员反驳说,大屿山的面积是香港岛的两倍多。如果开发得好,可以提供大量的土地。为何不发展大屿山?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表示,大屿山有非常详细的历史,其发展方向是北发展、南保育。不过,他也表示,东大裕具有战略价值,值得推广。
有人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这次咨询会议比作挑选点心文件。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陆博士在9月5日的土地问题研讨会上说,土地不是解决住房供应的最终问题。事实上,只要建筑建得更高,建筑的容积率增加,就能容纳更多的人,这在技术上是足够的。
如果填海只是为了房屋需要,他认为是浪费金钱,没有办法。
鲁博士向视点地产新媒体介绍,有人建议特区政府灵活处理工业楼宇重建,妥善安置基层家庭。这不是政府是否允许的问题,而是这些重建会影响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灯问题。
嘉禾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吉辉集团行政总裁唐梁文博士在接受视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香港土地供应的紧张。
一方面,随着香港与大湾区的融合,内地来港发展的人可以直接在大湾区定居,分散香港的承载力;另一方面,香港人也可以搬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关于香港本地发展商在新界拥有大量农地的问题,唐梁文博士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应与地产发展商达成合作,并在地价方面给予一些鼓励,使这部分土地得以善用和发展。
除了填海工程外,香港的民意对粉岭高尔夫球场应否收回发展,以及香港一些现有的大型郊野公园是否可以适当发展,也有很大的分歧。
毫无疑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持续不断的咨询和辩论,将香港对土地问题的关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目前的讨论,香港在解决土地供应问题上并没有达成有效的共识。据估计,以林郑月娥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要彻底解决香港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土地供应问题,将会有很多困难。
标题:香港传真 | 土地咨询会舌战:港人去边度搵1200公顷供应?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