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4字,读完约7分钟
农村振兴,人才如何回归“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的农村振兴的美丽画面正在农村慢慢传播。
人才是伟大事业的第一资源。振兴农村,关键是要改变人才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更多的“城市民族”投资农村,促进农村的普及。
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61万农业人口中有22万人常年在国外工作。近年来,通江县大力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村民发展,振兴县域经济,这是战胜贫困、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成效喜人。
雁归巢,“城市属于家庭”的投资和创业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我冒雨来到兴隆乡榆次村,那里山深,人少,交通也不方便。然而,“兴隆乡居家创业示范园区”的品牌却引人注目。道路仍在维修中,泥泞不堪,工程仍在建设中,宏伟的计划即将展示,但它已明显感受到了活力。
“玉池村脱贫致富最重要的是盘活资源。”在很多地方做过房地产生意的于雪,在2016年回家后,第一次喜欢上了家乡的好山好水。他领导成立了蒲子岭专业合作社,转让农民土地,发展生态养殖和森林健康。虽然刚刚开始,但好处已经逐渐显现。去年,6万只本地鸡被放生,这家农舍平均每天可以接待数十名客人。榆次村主任薛告诉记者,该村有526名村民,其中包括67户贫困户。现在于雪已经驱赶了300多名村民,包括所有贫困家庭。郭儒魁,一个贫穷的家庭,转让了4亩土地,通常在基地工作。去年,他的总收入超过3万元,他顺利摆脱了贫困。"于雪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每个人都努力工作。"郭儒魁说道。
于雪带领榆次村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而鹦哥葡萄庄园董事长熊春华带领民生镇英格嘴村逐渐致富。熊春华2011年回到家乡,带领150名合作社成员种植了2100多亩葡萄;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农村饭店,带动50多名贫困村民脱贫;年产1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建成,32户贫困家庭顺利脱贫。
巴中市巴山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贤带来财富的效果更明显。2009年,张玉贤辞掉年薪300万元的外企ceo一职,回到家乡,带领农民发展当地的巴山土猪——青鱼猪养殖。2017年11月7日,巴山牧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巴中市第一家上市企业。据张玉贤介绍,目前公司采用了“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00多户贫困户养猪脱贫致富。到2020年,该公司将通过养猪让1万名农民稳步致富。
2015年,吴刚回到家乡,在通江投资乡村旅游,他说:“我爱这片土地,也爱生我的父母。我家乡的美丽让我陶醉。家乡的贫困促使我奋进,为家乡尽我所能。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近年来,同江也逐渐形成了“成桂族”在同江投资创业的氛围。自2016年以来,400多个经济实体投资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21600多个就业岗位,包括7800多个贫困家庭。领导自豪,农村生机勃勃,通江农村焕发出越来越充沛的生机。
筑巢引凤,穷乡僻壤成为创业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城市民族”返乡创业,这与当地党委和政府长期致力于筑巢引凤密切相关。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巴中两国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即时、在线、一次”政府服务,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江县委书记孙辉介绍说,作为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通江把农民工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县委主要领导班子经常主动上门,与企业家和老乡们座谈交流,宣讲家乡发展机遇和相关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此基础上,同江下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针对性文件,创新性地开展了行政审批代理、金融信贷代理、公共服务快速运行、跟踪协调推进等工作,开辟了智力、技术、管理向农村转移的“绿色通道”。
赵志刚将榆次村山下山谷中的村民土地转让给生态养鱼和茶叶种植,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他介绍说,全县重视实施创业奖。例如,项目规模转让300多亩土地,政府每亩补贴300元;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每带动一户奖励1000元。兴隆乡党委书记熊春军表示,强有力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民族”返乡创业。仅在2017年,就建立了26个合作社,发展了1 000多名农民,占该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张玉贤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帮助解决融资和吸引人才的问题深感感动:“养猪资金需求量很大,很多固定资产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如果不是在县城设立工业扶持基金,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以及农村信用社共同努力实施用益物权凭证抵押贷款等。,我们的企业无法发展到今天。”几乎见证了巴山牧业整个发展过程的投资者、北京宣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碧明对通江县的经营环境大加赞赏:“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巴山牧业可能已经死过几次了。”
“现在政策条件很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回国投资。”熊春军在兴隆镇成立了一个商务交流小组。目前,共有50多位企业家参与,其中许多人表示希望回来投资,许多人还为该项目写了意向书。
振兴农村和形成雁行效应仍需加强
返乡创业正成为一种风气,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鹅返乡提供了战略机遇。我们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鹅回来,形成“雁阵效应”,更好地激活农村?
引进更多的人才是企业家最渴望的。“回国创业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足够的本土人才等支持资源。”熊春华告诉记者,由于经济不发达,本地人才缺乏,公司想找一个更好的会计,月薪1万元是拿不到的,但在成都几乎能拿到月薪5000元。
“农村振兴,人才是灵魂。政府应该表现出吸引投资的热情,并采取非常规措施大力引进人才。人才多了,就形成了农村繁荣的良性循环。”张玉贤表示,2013年,遗传育种学博士廖坤将被介绍到成都偏远贫困县通江工作。廖坤会有顾虑是不可避免的。随后,通江县将廖坤作为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巴中市,并提供了落户、科研等一系列优惠条件。现在,廖坤是巴山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承担了清淤猪养殖的重任。
“我们要营造尊重返乡创业的社会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有自豪感,给优秀人才更多的政治荣誉,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如说,张玉贤,巴山畜牧副总裁刘建纯,就是绵阳人。2016年,他的儿子出生在初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的妻子希望他回到家乡工作,照顾他的孩子。刘建纯一度非常震惊。碰巧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大家都选他当党支部书记,这使刘建纯下定决心要留下来。他的出色工作还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党支部书记的称号。
对企业家来说,建立亲新的政治和商业关系是最重要的。在采访中,许多企业家认为,回国创业不仅取决于政策支持的力度,还取决于当地领导人的行为。除了保持当地的条件,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回来,停留和发展。
要使农村更有活力,除了地方政府积极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外,企业家还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创业。在采访中,在家乡创业的企业家给“后来者”的建议最多。除了选择合适的项目之外,他们还应该有造福家乡楸树的感觉,沉下心来,把产业做实,而不仅仅是想着赚快钱,他们应该考虑设立发展项目基金。
标题:乡村振兴,人才怎样回流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