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5字,读完约9分钟

原题:人才“萧条”,如何“增长”?(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促进均衡发展(3)

今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名校人才进秦”专场招聘会。新华社记者杨时珍照片

今年春季招聘刚刚结束,智联招聘就发布了《2018年春季人才流动报告》。报告指出,从求职者的简历投递方向来看,城市发展程度越高,人才粘性越高;城市发展程度越低,人才忠诚度越低。传统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新的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人才追逐的新目标。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近年来,我国人才流动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从“孔雀东南飞”到“泉水东流”,再到“新一线城市效应”。这种人才流动使一、二线城市“人满为患”,而三、四线城市则发动“抢人战争”,偏远、贫困、欠发达地区面临“无人愿意来”、“无人可用”的问题。什么因素最能吸引人才?为什么在政策的帮助下,欠发达地区仍然缺乏人才?我们怎样才能引导“人们走下坡路”?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受访者: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郁

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

王东,用友宁夏分公司总经理

人才聚集的“高地”高且充满希望;然而,人才是“沮丧的”,缺乏的是空的房间,这有所不同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人才流动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常吗?

于海:“人往高处走”是一条必然的社会规律,它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才很少从高流向低,除非“低”端显示出巨大的利益,并成为一个新的发展中心。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陈愉: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是派生和从属的资源,人才流动不平衡是正常现象。落后地区不能吸引人才,是因为经济和市场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经济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才就会“不请自来”。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记者:除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从哪些方面吸引人才?

于海:大城市一般都在中心,整合经济资源,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对人才有虹吸作用。人才聚集得越多,吸引同类人才就越容易。人才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难以提供的。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除了众所周知的“硬条件”,如工资和社会保障,吸引人才取决于“软实力”。一线城市充满新鲜和宽容,有足够的个人development/きだよ/room.人才不怕高门槛和许多挑战,但害怕“温水煮青蛙”和保持不变。要吸引人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思考。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陈愉:我们周围都是从中小城市来到大城市的人,他们面临着租房和远离家人等困难。如果他们回到家乡工作,他们可以过着非常滋润的生活,但是为什么许多人仍然在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游荡呢?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和梦想,所以他们看重的不是暂时的安慰,而是广阔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性。人才聚集的“高地”充满希望和前景;人才“萧条”,缺少空.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记者:近年来,党和国家在重大人才工程上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了许多政策倾斜和扶持,但这些地区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王东:西部地区人才短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其自身基础薄弱。以西部某省为例,虽然招生门槛已经降低,但与沿海地区相比,教育水平和高校数量仍有差距,难以培养本地人才;然而,大部分在本省学习的外国学生毕业后都回到了原来的居住地或一、二线城市,大量的潜在人才流失。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其次,虽然不乏好的政策,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西部一些省市的特殊政策大多针对主导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对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所需的人才重视不够。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人才跨地区流动仍然困难。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陈旧的观念也是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很难依靠政策在短时间内帮助改变。“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没有真正被一些部门广泛接受或充分重视,引进人才后的“再成长”缺乏重视和支持,有时即使吸引了人才,也无法留住。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人才流动不均衡,出口城市压力巨大。进口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环境资源也面临着挑战

记者:本土人才的流失不能吸引外国人才。对于这样一个地区来说,人才的缺乏会对地区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

王栋:其实,企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缩影。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创新的缺乏,这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受到制约。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和行业难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这对不发达地区来说更糟。创新越缺乏,吸引的人才就越少。许多企业都有严重的“/きだよよ0/心”,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重要开发节点出现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将减缓已经落后的地方经济发展。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记者:对于以人才投入为主要因素的一线城市来说,人才的涌入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会不会有隐患?

王栋: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有很多优势,但也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如今,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社会管理、环境资源和医疗保障方面的严峻挑战。随着人才的大量涌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不能很快解决,反而会给人才带来麻烦,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于海:家庭团聚难,父母照顾年轻一代,成了“老漂”,年轻人背井离乡的压力很大,这些都是人才库带来的隐患。但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不是根本问题。人才的知识和功能能否与城市相匹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关键。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要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必须发展优势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使“洼地”逐渐成为“高地”

记者:“人才缺乏——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无法吸引人才”,这种循环应该如何打破?我们如何促进人才自发流向“低地”?

于海:要引导“人往低处走”,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低处的“软着陆”上,而不是在高处违反市场规则的“硬调控”。我们应该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让“低地”变成平原,再变成高地,至少让人才看到未来“增长”的可能性。不发达地区最大的优势也许是“不发达”,这意味着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陈愉:为了打破发展的怪圈,贫困和偏远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优势产业,激发内生经济力量。俗话说,“筑巢引凤”,用“龙头”产业吸引优秀人才相对容易。比如贵州,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并不优越,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也不高。然而,它抓住了互联网这个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机会,研究了大数据平台,开发了云服务,实现了在角落的超越。现在,就连苹果的icloud数据也已经通过云传输到了贵州。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如果没有发展科技产业的基础,不要害怕。只要你有耐心和毅力,任何行业都有机会变得更大更强。宁波的一个小镇专门生产纽扣,产量占世界的一半;慈溪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使用。纽扣的利润不到一便士,打火机的利润不到一毛钱,但是如果你做得好,你还是可以赢的。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呈梯度发展,一些行业和地区率先向外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将逐渐迎来发展机遇。不要气馁,不要总是依靠政策援助,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地找到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记者:欠发达地区吸引了人才,他们能否留下来也是关键。如果你想让人才扎根并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需要做什么样的长期规划?

于海:说到留住人才,很多地方的第一反应是“砸钱”。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如果企业不能为空提供持续增长的空间,即使工资不低,人才还是会找到另一条出路。如果你想留住人才,关键是要打破壁垒,敢于创新,真正尊重和信任人才,这样人才才能有用。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王东: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越来越注重环境。每年都有很多人向北迁移,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如较好的自然环境,空较高的天然气质量和较低的消费成本。建议地方政府确定重点,创造宜居环境,吸引人才定居。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记者:如果短期内难以改变人才流动的现状,如何减缓人才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于海:欠发达地区可以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加入他们的延伸经济圈,通过与人才丰富的城市建立联系,促进当地人才的成长。

以医学人才为例,北京和上海的前三名医院都人满为患,因为最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这里,这种情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分散不同层次的医疗压力,形成一个医疗协会。大型医院的医生经常被派往当地寻求技术支持,分支机构和社区医院的医生定期接受培训,以实现核心和边缘之间的沟通。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把人才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促进区域合作,在不同层次上配置资源。

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当然,让“萧条”立刻抬头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分一杯羹”的方式一步一步来实现。例如,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像乡村医生这样的工作,是否可以考虑在附近招募有吸引力和可培训的年轻人,而不是要求大学毕业生?从表面上看,这是第二好的,但实际上,这有助于建立人才梯队,实现人才匮乏地区从零到一的突破。

标题:人才“洼地”,怎样“增高”?(民生视线?引导人才流动 助力均衡发展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