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2字,读完约8分钟
保护古村落文化的灵魂(青年学校?《新时代》负责9)“说大学毕业生对家乡的贡献极低是不好的!”说到兴奋,汤敏不禁加快了他的演讲。
这是汤敏在接受采访时无意中脱口而出的“金句”之一。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达州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由中国北方著名建筑师于教授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乡土情结。正是这种情结促使他放弃了稳定的公务员生活和高薪的设计师职业,转而投身于保护古村落、弘扬乡村圣贤文化、成为公益人士。如今,由他发起的“古村落之友”志愿者网络已在全国近1000个市县组织了数万名志愿者,为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浙江金华后溪村等近400个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提供了各种支持。已建立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公益基金会已孵化出数十个古村落制造者项目,并获得中国文物基金会颁发的“传统村落守护者优秀团队奖”等多项奖项。
“如果我的家乡仍然很穷,我有什么资格谈论卓越?”
在“古村落之友”组织内,有人喜欢称汤敏为“村长”,他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落第二代”:从小在青山绿水中长大,上学要走十多里路;他的父亲是一名有20年工作经验的村官。
2007年,考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的风景学教授于,突然间成了全村的骄傲。然而,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没能为家乡做出一份无愧于这份“荣耀”的贡献。甚至像全国各地的许多村庄一样,他们的村庄正逐渐成为空的心脏中心,大量年轻人离开,只留下老人和儿童。“如果我的家乡仍然很穷,我有什么资格谈论卓越?”汤敏说。
200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四川工作,想用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来改变他的家乡。为此,他进入了政府和景观规划、咨询、投资等行业公司,但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因为“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在我心中无法使用。”
2010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可持续城市公益论坛”,并与一群城市规划领域的讲师举行公开讲座,希望通过做公益事业来调整工作中的“阵痛”。出人意料的是,从现在起,一切都失控了。
2014年6月,广东省梅州市一位城市规划师在微博上发帖称,“梅州卫龙之家求援”,引起了汤敏的关注。最初,梅州将从2013年11月开始扩张城市。根据计划,包括祠堂在内的大量龙屋将被拆除。在梅州,卫龙楼作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位于全市各县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的甚至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祖籍。这一举动引起了享有“世界客都”美誉的梅州许多人的强烈不满。
"当我看到梅州市的规划时,我的心非常愤怒."汤敏说:“我在做城市规划。”我知道我不必拆除这么多。”经过实地考察,他写了一篇10000字的关于“拯救梅州”的文章,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后,获得了近7万条阅读信息,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最后,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这一不合理的计划被废止并重新编辑。梅州还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颁布了《梅州客家龙屋保护条例》,使300多座古民居免遭破坏。
用“网络+公益”激活古村落保护力
由于龙屋事件,汤敏查阅了大量关于古村落保护的资料。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小村庄的萧条景象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未来职业的方向。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公布了4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共有4153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个县记录的古村落不到2个。根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的数量减少到270万个。在10年中,90万个村庄消失了,这相当于250个自然村庄在一天内消失。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大约200万个自然村。
面对迅速消失的古村落,“救火赢不了古村落的脚步”,而非营利组织的力量似乎尤为薄弱。“如果每个县都有一个志愿者团队,建立一个全国古村落保护监督网络,它能保护更多的古村落吗?”汤敏计算过了。
动手吧。2014年11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职务,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落之友全国志愿者网络”,并着手成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振兴联盟”,试图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落保护节约能源。
汤敏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使用平坦便捷的社区链接正使社会创新走向多维度和三维生态,也能使“古村落之友”聚集巨大的价值增值。
“古村落之友”成立后,汤敏开始频繁跟随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走村”,宣传古村落的保护理念,动员人们发掘村落的价值。他经常“一周甚至一天管理一个城市”。成立六个月后,该小组迅速覆盖了30个省,成立了1000个志愿者小组,并聚集了4万至5万名志愿者保护古村落。
在结构上,古村落之友以国家、省、市、县级公益组织的形式呈现,全国和城市的志愿组织没有直接的管理关系。古村落的志愿者是自主和独立的,但是国家层面的组织会提供一些帮助。
在国家一级,汤敏还将其功能专长细分为建筑、手工艺、非遗产、农业、旅游、民俗、录像、制片商和其他方向,并建立了一个"古村落救援渠道",为受损古村落提供法律和财政援助。
“如果一个人得了100分,那就只有100分,而一万个人得了70分,也就是70万分。”汤敏说,如今,在古村落的保护中,不缺乏政府的支持、商业力量和公众的参与。“保护古村落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普通人保护自己,引导公众的文化意识,让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一种习惯。如今,互联网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让失去乡愁的村庄重新找到“灵魂”
如今,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关于古村落保护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然而,在汤敏看来,保护只是第一步。他更想做的是如何激活古村落,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基因,让那些失去乡愁的村落重新找回自己的灵魂。
“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这个国家的美丽在于它自下而上的多样魅力和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形成的历史厚度。虽然国家在目前的物质评价标准上处于劣势,但它需要输血,一旦国家健康和恢复,它仍然可以焕发出文化的魅力。”汤敏说。
如何激活古村落?汤敏仍然想着人才――培养一批农村圣贤,唤醒他们参与古村落保护和活化的意识。汤敏说,今天的新乡县不仅包括农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还包括可以回来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
汤敏的想法是让年轻人回来,找到愿意回家创业的年轻人。通过“制造者+众筹”的方式,他通过“古村落之友”平台为这些返乡制造者提供介绍和培训等服务。同时,他将“古村落制造者”分为两类:“公益制造者”和“商业制造者”。前者主要从事公益教学、建筑修缮、社区建设和农民培训,后者主要从事寄宿家庭、旅游、手工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微型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方法是不同的。如今,“古村落之友”在广东增城和浙江桐庐建立了“制造者基地”,并设立了制造者讲堂,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发展产业。
众筹是汤敏的另一个法宝。通过设立古村落众筹支持中心,我们可以帮助当地古村落特产挖掘情感故事,支持他们重建乡愁的物质文化载体。在第一个支持项目“父亲像山一样爱你,谢谢你的‘油’——给你父亲一个完整的古油坊”中,它在启动后几天就筹集了几万元。
汤敏在《古村落之友眼中的新乡贤者、乡贤、乡绅、乡巴佬——新乡贤者社会》一文中写道:我们更加关注自发承担乡贤责任的普通青年,让关心公共事务、观察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精神在普通民众中重新焕发。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与时代相关,我们年轻人应该不断回应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汤敏说,如今,随着农村振兴规划的开展,让人们看山、看水、记乡愁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古村落不再被破坏,让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精神祖传之地,让外面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回家的通道’。”
标题:守护古村落文化之魂(青春派?时代新人新担当⑨)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