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0字,读完约6分钟
11月17日,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全球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全球金融改革。图为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财经11月18日电(王)第九届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17日在京举行。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金融业作为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但中国的金融发展还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的步伐,金融改革需要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方向进一步改革。成思危表示,金融业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是系统性目标,“一线三会”等监管部门需要协调配合,才能达到系统性监管的效果。
金融改革需要沿着“三个转变”推进
新华网:你在讲话中提到,今后金融改革将朝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方向推进。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成思危:在我看来,虽然金融属于虚拟经济,但它主要是基于实体经济。中国的实体经济目前发展非常稳固,所以金融必须跟上。也就是说,正如我刚才在发言中提到的,金融改革需要朝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方向推进。
国际化意味着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民币将很难成为国际市场的储备货币。因为当作为储备货币存在的人民币贬值时,它不能转换成其他货币以规避风险,这将对市场参与者造成损失。因此,所谓金融国际化主要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市场化是指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这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到。还需要增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使参与者多样化,并引入私人资本。另一点是金融业必须认识到它是服务业的属性,转变观念,加强金融服务,从而实现市场化。
最后,制度化意味着我们的监督应该制度化。也就是说,正如十八大所言,要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目前,金融市场监管采用“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监管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风险相互流动,所以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另一方面,资金需要快速流动才能产生更多效益。因此,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是系统目标。各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协调与合作,以达到系统监管的效果。
另外,监督和创新是一对矛盾。创新是监管之外的新事物。如果监管发现问题,就会用新的规定限制创新,创新就会有新的发展。因此,要实现良好的监管,必须做到合法、合理、适度和有效。
中国金融市场迫切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
新华网:你认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动力是什么?
成思危:中国金融改革的动力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必须跟上。
与经济发展相比,中国金融发展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协调发展,二是金融的国际竞争力没有跟上。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似乎对我们影响不大。事实上,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股份制银行或金融衍生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财务效率也很低。这两个问题需要正视。
新华网:你认为我们过去十年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成思危:过去十年,中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化的多元化、期货市场的发展等。但总的来说,与世界相比,我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协调好四个关系
新华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被阐述为今后经济建设的五项具体要求之一,并指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成思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真正让市场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是什么?第一定律是价值定律,价格与价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补贴政策和限价政策只是权宜之计。第二个定律是供求定律,它是由价值而不是计划决定的。第三条法律是竞争法。竞争是经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竞争的结果必须有利于消费者。一般来说,那些已经占领市场的人不愿意有新的竞争者进入,他们会反对竞争。
尊重市场规则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这是必要的,但不能违反市场规则。
新华网: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成思危: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坚持市场化改革,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尊重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协调好四个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事情。
改善民生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持
新华网:你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7.5%,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将会放缓已经成为共识。你对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有什么看法?
成思危:实际上,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政策。一方面,是外部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这是国内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多的资源将投资于民生和社会保障,而其他资源将相应减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外因素都要求我们不要追求过度增长,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和生态压力。
当然,经济增长率也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十八大报告强调民生、社会保障、居民收入翻番等。如果这方面的投资很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投资的减少和经济增长的下降。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将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范围内——大约7%。一方面,7%的增长率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多年的经济发展作为保证,另一方面,这是必要的,因为改善民生和完善社会保障最终是由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支撑的。因此,它需要预期的经济增长来支撑。
标题:专访成思危:金融改革需沿着“三化”方向推进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