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5字,读完约8分钟

引领这一潮流的南方报业编辑想让我写一份关于主导词“城市化”的草稿。读完编者寄来的《金融周刊》,最突出的印象是“务实”,这与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的讲话有关: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必须“务实”。特别是在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七次提到城镇化,似乎更应该思考如何使中国的城镇化“务实”。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放开”小城镇,让城市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50%,许多人欢呼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时代。然而,当我告诉我的外国朋友中国有658个城市时,他们困惑的眼神迫使我很快补充道,中国有近2万个小城镇,相当于你们的城市。事实上,每当我说完这句话,我就对这个“对等”感到不安。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近年来,我走访了欧洲和美国,并与西方小城镇的管理者直接交谈,发现这种“等同”确实是有罪的。国外的小城镇和大城市拥有几乎相同的行政权力;可以发行市政债券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维持政府运行的主要税种,年度税率由城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建立城市社区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基础设施能否实现规模经济,使居民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因此,西方国家有更多的城市。2001年,欧盟有732个城市,人口4.8亿,而中国的人口是欧盟的近三倍,但城市数量少于欧盟。此外,56%的欧洲城市化人口选择居住在小城镇和人口在5000-100000之间的城市,因为小城镇环境优越,公共服务设施良好,与大城市联系迅速。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目前,中国有近2万个小城镇,其中700多个城镇的人口超过5万人,这些城镇的经济总量也超过数千万。此外,这些小城镇为许多具有“农业户口”的移民提供了非农业工作。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说:“体制改革蕴含巨大潜力。”如果能按人口规模设市,就可以“放松”小城镇,将乡镇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升级为相对独立的城市,拥有相应的城市行政执法权、经济审批权、财政自主权等。,从而实现财权与行政权的匹配。一方面,它可以解决“小马拉车”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可以遏制公共资源在低品位城市向高品位城市的“集中”,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潜力”,使中国的城市数量与全国人口规模相匹配。与此同时,新兴城市可以迅速“市民化”城市化率“虚高”的“农民工”,实现城市化“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建立政策跟踪机制,

让城市化快速“落地”

党的十八大提升了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载体的地位和作用。期待着国家城镇化专项规划的出台,许多省市已经开始了城镇化规划的初步研究工作。然而,尽管“新城市化”特别引人注目,但地方官员、企业家和媒体人士似乎都在关注如何“规划”未来的城市化。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几年前,当我访问海外城镇时,我发现计划并不多,但每个计划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制。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法律法规限制那些违反计划的人。例如,1976年,加拿大纽芬兰-拉布拉多省颁布了“圣约翰市区域计划”,该计划涵盖省会圣约翰市及其周围的15个城市。考虑到生态和旅游景观保护、基础设施技术和成本因素,《规划》禁止开发海拔190米以上的地区。如果开发商想在山坡上建一座别墅,他必须召开一次“城市公开会议”以获得公众的同意,然后再向市议会提交申请。当我们在2009年访问圣约翰时,仍然没有突破。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第二,长期政策支持机制确保计划的实施。例如,欧盟的区域城市发展政策是由“结构基金”推动的;例如,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因为州际高速公路法是在1956年实施的,该法规定90%的汽油税应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本。仅仅几年时间,美国就建成了一个横跨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全长65600公里;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收费权”机制的支持。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推进城镇化需要科学布局。要充分发挥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就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十一五”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要发展城市群,就必须在“集群”内的城市之间建立有效的机制,这可以是一个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类似于“190米”线,也可以是一个引导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发展的机制,类似于欧盟的“结构基金”,或者是一个资源共享机制,例如共同建设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类似于“收费权”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只有遵循“实施”城市化政策的机制,城市化才能“落地”,实现“务实”的目标。

引入“选项”的概念,

让农民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李克强副总理说,推进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分享。城市化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服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21亿。他们来到这座城市是为了“生活”。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在工作场所“生活”和“生活得更好”,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收入也很低。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两年前,经过几轮竞争,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博士获得了“以北京为指标”的权利,但被当时北京房价的不断上涨所惊吓,离开北京成为“逃离北京”的一员。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只有初中水平的农民工才敢“梦想”定居北京。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解决住房问题是每个城市家庭的头等大事。我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实行“最严格”限购政策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不想讨论中国3000万套经济适用房是否足以抑制房价。我想讨论一下如何让农民工在进城的同时分享发展的成果。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不久前,新加坡宜居中心来到北京介绍新加坡的经验。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只有714平方公里的土地。2011年,它接纳了518万居民,这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让穷人分享发展成果。有两个秘密。首先,政府资助建造公共住房。截至2011年,新加坡共有117.3万套住房,其中23%为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私人住房,77%为公共住房。大约82%的居民住在公共住房里;第二,政府出资鼓励购买公共住房。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中央住房公积金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符合购买公有住房条件的家庭,可获得优惠购房贷款和专项购房补贴。通过新加坡建设发展局购房审查的首次购房者中,80%只需将中央公积金的存款作为首付款,每月还贷金额平均约为家庭收入的10%-25%。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在政府的帮助下,低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房子。目前,新加坡的公屋购买率为95%,而租金只占5%。这样,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宝贵的资产,这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安全,实现了“更好的生活”。不过,我认为新加坡公屋计划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分化”人口,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提供不同的支援政策,不要让“富者搭便车,或孤立“贫者”。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中国人口众多,完全照搬新加坡模式显然是不可行的。但是,可以在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一是继续坚持保障性住房制度,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的住房;第二,建议借鉴资本市场上的“选择权”概念,对于那些有稳定就业并愿意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如新加坡的最低租房年限为5年),当他们“进城”时,商品房的价格(或期间的最低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标准的经济适用房的“选择权”(如新加坡的一户一套),使农民工基本上可以“锁定”未来的定居城市。只要他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就有可能实现“市民化”,农民工就能享受到城市化的“真正”成果,同时,城市也能拥有稳定的技术工人。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当然,城市化要想成功,就必须改革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工和就业地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特别是,根据农民工的工作安排,像“夜校”这样的实训,不仅要训练他们的就业技能,还要让他们学习城市交通知识、卫生习惯、文化习惯等。,从而实现真正的“市民化”。为子女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女是城市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机制,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中国的城市化必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标题:邱爱军:城镇化如何“务实”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