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78字,读完约13分钟

2012年8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孙陶然出现在“yomi Net”的一个能容纳50人的演播室里。

在两个小时的录音中,孙陶然穿着蓝白相间的马球衫,一直保持背部挺直,身后是一张他穿着红黑条纹马球衫的巨幅照片。条纹马球衫是他的标志性服装,这个季节他经常穿着牛仔裤出现在公司里。孙陶然,生于1969年,和他同龄的商人通常给人的印象是他有点胖,但是他的脸很健康,他的眼睛很锐利,他的动作又快又敏捷。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孙陶然现在是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卡拉)的董事长兼总裁。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孙陶然最新的创业项目。在此之前,他创办了第一期大众媒体计算机专刊《计算机时代周刊》。作为最早的创始人,他创办了蓝光标(300058),据说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关顾问公司,并在中国创办了最早的dm杂志《生活速度》。他创立的“商业传播”品牌营销被写进了商学院的经典营销案例等等。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一份北方创业杂志称孙陶然为“创业狂人”;其他媒体也喜欢称他为“企业家教父”或“被企业家精神毒害”。然而,一周前,在拉卡拉阳光明媚的新会议室里,孙陶然对我说:“我从未想过创业,我只是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不要制造螺丝

“公职、户口、住房、待遇、薪水,所有这些东西都不应该是影响我选择的因素,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如果你关心这些事情,它们会像锁链一样束缚你。人们应该控制自己。”孙陶然说。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1991年,孙陶然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那年夏天,他一进分配的单位,就对办事员说:“我想申请停薪留职。”。店员看着陌生人问道:“你是谁?”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我刚刚被指派。”

店员打开一个文件夹,看了看,找到了孙陶然的名字,然后抬头对他说:“那你需要去报到,然后才能申请停薪留职。”

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毕业生,孙陶然几乎“不可避免地”留在了北京。但是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认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所以他去了一家名为《大学生》的杂志实习,并很快发表了几篇文章。当他想到要走这条路时,一篇关于“节约食物”的文章使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当时,他的学校正在大力开展“节约粮食”的运动。学了四年经济学的孙陶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节约食物不是靠运动,而是靠机制”。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勃然大怒。作为学校的党委副书记,他有权让自己的怒火找到发泄的途径——他没有给孙陶然“留在北京的指标”。

把时间往前推一点。1984年,当刘传志准备成立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开发公司(联想集团的前身)时,他遭遇了无薪离职的问题。他是否是“系统内的人”的问题成为当时最大的障碍。把时间往后推一点。当比年轻的马、周,以及后来的刘开始创业时,户口和留京指数等因素已经完全消失在创业传记中。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但对当时的孙陶然来说,不在北京的同义词是他没有北京户口,这意味着他找不到正式工作。尽管如此,他在长春的第一天就完成了登记手续,同时完成了停薪留职,然后返回北京。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在孙陶然上一年级的那一年,他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人为什么活着》的文章。在文章的开头,他写道:“人们想活着是因为他们不想死。既然你不想死,你就得活着。既然你还活着,你就必须好好活着。”他还写道:“我没有理由按照已经死去两千多年的孔子的要求生活,也没有必要按照我不认识的马克思的要求生活。”当然,没有必要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生活。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好恶。”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这一知识来自于一些比他年长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后,他跟随在吉林大学学习的表弟参加大学生思想活动。那些年轻人谈论着一些他从未听说过的东西——萨特、哲学、生活。他记得其中一句话:“生活是一种体验。”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高中一年级结束时,孙陶然决定选择文科。他的父亲是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但他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又生气又困惑——我的孩子怎么能学文科呢?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学好数学、物理和化学不怕周游世界。孙陶然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重点高中。在这所学校,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选择文科。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但是孙陶然态度坚决。他对父亲说:“学习科学有什么好处?不管你学得多好,你只是一个技术员。毕竟,你是一个倾听别人的螺丝钉。我不想成为这样一个螺丝钉,不要被移动作为一块砖,我想成为一个人谁可以命令别人。”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最早的北漂

回到北京的孙陶然还没有准备好创业。他最初的目标是去一家他在大学时迷恋的公司工作,那家公司就是刘传志的协会。联想成立于1984年,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人,与整个时代同步。经过第一阶段的快速发展,联想在1991年成为中关村(000931)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当孙陶然访问这所大学时,他被“给企业尽可能多的舞台”和“将个人利益融入企业需求”的企业理念所吸引。但是这家有新想法的公司也需要他的北京户口。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他们给了孙陶然一个建议:去深圳分公司,因为不需要户口。孙陶然感觉很好。他对深圳印象很好。于是他打包行李,让同宿舍的朋友先把行李带到深圳,而他则留在北京,等待深圳联想的最后通知。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当我无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老熟人来到孙陶然。他说他在一家名为瑞达集团的公司工作,是公共关系部的总经理。现在他在一个人的军队里,没有人在他下面。他邀请孙陶然来和他一起工作。孙陶然说他没有北京户口。该人士称,四达集团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可以招聘临时工。孙陶然答应先帮忙,但他很快就觉得很有趣。当深圳联想叫他来报到时,孙陶然已经离不开这份工作了。他对深圳联想表示:“我不会去,我在这里很好,我会在这里做。”孙陶然又花了整整一年才把行李从深圳运回北京。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在北京,他没有宿舍,也没有国家粮票,住在五道口的一间两室平房里。那栋平房从孙陶然借了很多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国的商业舞台上大放异彩。比如,蓝光标创始人之一的赵文全,现在就是拉卡拉的高级副总裁戴琦君。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起初,这房子不会做饭。没有食物,也没有煤气罐。这些是用票供应的商品。后来,由于这种关系,孙陶然得到了一个油箱,他可以每月到中关村去换油。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当没有油箱时,孙陶然和他的朋友们用一个电热杯煮方便面。他记忆中最好的方便面是他当时在家里买的黄色包装袋里的华丰三仙一面。

有一次,国家统计局的一个同学送了三斤鸡蛋,带到孙陶然的一个小平房里。晚上,一群人围着电热杯坐着,一边打牌一边煮鸡蛋。电热杯太小,一次不能煮三四个鸡蛋,三磅鸡蛋几乎要煮一整夜。煮鸡蛋趁热去皮,蘸酱油吃。对这些男孩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甜蜜愉快的夜晚。后来,在“让北京亮起来”的项目中,五道口的小夜市逐渐繁荣起来。据说赵文泉曾经在五道口邀请过客人,最后他平均花了一元钱。夏天,孙陶然骑着自行车去北京语言学院附近的一个录像厅观看录像,每晚两到三段,直到晚上12点。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有一次,单位组织了自愿献血,但是排队的人不愿意去。单位鼓励员工:献血者有一周的假期,外加500元。孙陶然高兴地去了。然后我用我赚的500元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录音机。1992年,孙陶然为自己买了一台电视机。他回头一看,猜想他一定赚了一点外快。那时,他的月薪是180元,那台电视机是1500元。但他很高兴地回忆起,这是当时最新的电视——21英寸的遥控飞机直角电视。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从1991年到1995年,孙陶然搬了很多次家,从五道口的一间小平房到北洼路,再到双榆树。像现在的北票一样,他没有固定的住处。不同的是他从不感到不安。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1993年,孙陶然有一个哥哥。大手机稀缺而珍贵,一部大手机要28000元。交完钱后要花半年时间才能拿到。孙陶然这个时候喜欢穿西装和风衣。“在秋天的街上,骑着自行车,然后突然在路边停下来,一只脚撑着,从怀里拿出手机,叫‘喂’。当你到达一个有桌子的酒吧或其他地方时,把你的哥哥从你的怀里拿出来,在桌子上刷一下。这位像黑砖头一样的老大哥能立刻引起一个田头人的注意。”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孙陶然觉得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场景必须保存下来。他在想一出戏,这是一个关于当时人们的故事。

有机会的中产阶级

“我们面前的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少考虑自己的利益。相反,后面的人赚钱的想法更强,担心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更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既考虑到了这一点,带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关心个人利益的得失。”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1996年,孙陶然作为创始人成立了一家名为世纪之星空.的咨询公司他去找杨,说这家公司每年能给你提供300万元的品牌和营销顾问。当时,咨询公司的两位首席顾问,徐止平和陈良华,后来成了蓝色光标,当他们听说孙陶然把他的智慧卖到每年300万英镑时,都大吃一惊。1996年北京的平均社会工资是679元。孙陶然说:“没问题,我觉得你值这个价。”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这是一个只要你敢于思考就能做到的时代。人们从心底里感到他们应该尽快做些事情。每个人都喜欢思考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有更大的舞台,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他们看起来更体面。”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1995年,孙陶然和一个朋友在电话里聊天。他听说《北京青年报》正在策划一个特别的电脑问题,他很快决定自己动手,于是他创办了《电脑时代周刊》。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1996年,他的一个朋友来找他,说他想成立一家公关公司。他投资的钱,成为蓝色光标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1998年,当四达集团成立恒基叶巍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时,孙陶然起初并不想去。他觉得他的广告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媒体集团,因为他有dm直接投资,咨询公司和公关公司。同事们劝他说,广告只能达到数千万的规模,而产品却能达到数亿的规模。孙陶然认为做广告的总是乙方,但现在他有机会成为甲方,所以他不妨试一试。1998年底,该企业上市。在接下来的不到半年时间里,它成为了独一无二的pda市场,其市场份额两年多来一直保持在70%以上。“商业传播”也成为当时中国最热门的商业品牌。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回顾过去,虽然孙陶然的成就在开始时总是有一些运气,“一旦他开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和“做一件事做到最好”仍然是关键因素。在这一信条下,孙陶然愿意献身于一切,他后来将其总结为“比别人多一点创新。”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他曾在yomi的《孙陶然企业家传》中谈到商业传播的几项创新。com:该频道首次采用了小区域独家代理和先付费的方式;查找电话号码比类似的pda产品更方便。同行业中第一个使用发言人等等。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在孙陶然之前的中国企业家中,“创新”这个词的意思更常用来对应他们在做出创业选择时需要放弃的部分;然而,自孙陶然时代以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商界不可避免的态度。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孙陶然对自己的时代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认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具有“中间一代”的特征:让他们的理想以一种妥协的方式生存,既不失去也不放弃。他们保留了20世纪60年代的理想主义,同时,他们的世界意识和自我意识也觉醒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更牢固地将根连在地球上来保护自己。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不再杀戮

2001年,孙陶然离开后,商务通讯不仅成为pda行业的销售冠军,而且建立了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品牌形象。

十年后,在他的创业传记中解释了所谓的“差异”:在商业传播的高峰期,他认为应该走市场化和品牌化的道路,而当时的最大股东张则认为应该继续投资技术。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股东结构不均衡,董事会的规则不复存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了其他六大股东的总和,原来的三分之二投票制变成了第一大股东一票制。“我可以看到失败,但这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我想我需要离开,告诉大家,我不再是一个交易者。”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孙陶然喜欢“掌控”和“掌控”的感觉。在他创建了拉卡拉之后,他曾经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规则:他应该亲自会见月薪超过5000元的员工,以及品品是否真正符合拉卡拉的企业文化。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然而,现在他不那么强硬了。8月底,在闷热的演播室里,每当主持人问“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如老员工逐渐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员工一到就离职,管理团队的执行力下降),你会怎么做?”孙陶然总是笑着说:“我可能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答案——换人,”然后尴尬地补充道,“但我也做不到。”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他希望与月薪超过5000英镑的员工见面的标准已改为与月薪超过10000英镑的员工见面。

2006年,经过八个月的谈判,在拉卡拉的第二轮融资仍然无果而终。投资者给出的价格和孙陶然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异,这让他很焦虑。一天,雷军,孙陶然和拉卡拉的第一个投资者,坐在酒吧里聊天。他突然问雷军:“投资是生意吗?”雷军说:“是的。”孙陶然说我明白。他很快接受了投资者的价格。后来,他说:“在此之前,我一直把‘投资’理解为‘看人’的游戏。他们的低价意味着他们不信任我。如果他们不信任我,我就不能接受他们的投资。但如果是生意,那就让合伙人赚更多的钱,我愿意。”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直到今年,拉卡拉还没有开始盈利。孙陶然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是在10年前,他不会选择做拉卡拉。那时候,他更喜欢杀人并获得快乐的结果。现在,虽然他偶尔有点不耐烦,但总的来说,他喜欢做拉卡拉,这是一种温和的赚钱方式,而不是突然、突然、快速地爆发。

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现在,孙陶然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天使投资人。八月的一个晚上,在北京灯火通明的三环路上,他拨通了车里的电话,为下一届德州扑克大赛做准备,他说:“我没有投资做生意的计划。”做天使是一种成就感,目的绝不是为了赚钱。”

标题:孙陶然:抓住机遇的“中间一代”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