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5字,读完约9分钟
1945年9月2日上午9点左右,世界瞩目的着陆仪式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收件人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派遣的代表团组成,投降者是日本政府 在这次投降仪式上,代表中国签名的是当时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大将,是继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官麦克阿瑟大将、美国代表尼米兹大将之后在第三人投降书上签名的将军,之后是英、苏、澳门、加、加 从这个签字顺序来看,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挥的作用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美国军舰“密苏里”参加“密苏里”军舰投降仪式的中国代表团到底有多少成员? 长期以来,争论一直在持续 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八个人,越来越多 实际上,从现场拍摄的影像、照片、当事人徐永昌写的日记、王之写的回忆录等可以看出,参加这次投降仪式的中国代表团总共有6名成员。 他们分别是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国防外事局局长杨宣诚中将、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朱世明中将、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首席联络参谋王之少将、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长李树正少将、国防研究院教育处长王丕承少将 看看这六个代表团是怎么产生的 投降代表团的构成基于常识,盟军中国战地陆军总司令官何应钦应该成为中国投降代表团的团长,但何先生忙于在南京准备投降仪式,失去了自己。 继何应钦之后,最有声望的是副参谋总长程潜将,当时主导军事委员会各中枢机构的人多被湖南出身的军人把持,他们也相继表示支持程先生成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 兴趣是程潜决定担任团长,但程潜本人因为“公事繁忙连日熬夜”,参加了讨论代表团团长人选的会议睡觉 这时,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先指定他的山西同乡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担任团长 徐永昌主掌管军令部7年,在任期间在国防建设、作战动员、情报收集、后方计划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军队中也同样非常有前途 这样,在程潜的“失声”中,徐永昌得到了反“湖南助”军政要人的支持,成为了代表团的团长 团长明确表示今后应该考虑团员的构成。 “湖南帮”、徐永昌指定湖南籍第一厅(作战厅)厅长刘斐和原第二厅(情报厅)厅长、现国防外事局局长杨宣诚为团员 杨宣诚同意这一点,刘斐以公事繁忙为由婉言拒绝,但同意派遣所属第二处长李树正作为随员出席投降仪式。 从军的朱世明长期担任驻美武官,在外交部情报司担任长官,此外还内定为战后的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当然成为了代表团的团员 在朱世明和杨宣诚的推荐下,在军令部第二厅担任科长和驻外武官的王丕承成为第二个随员出席了投降仪式 这个时候代表团没有一个专职的联络翻译,所以在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担任首席联络参谋的王之成为了担任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 这六个成员都来自军令部系统,陆军军官五人,海军军官一人(杨宣诚)。 其中湖南籍三人(杨宣诚、朱世明、王之)、山西籍一人(徐永昌)、江西籍一人(王丕承)、甘肃籍一人(李树正) 学历分布上,徐永昌毕业于陆军大学,杨宣诚毕业于日本横须贺海军炮术学校,朱世明毕业于美国诺维奇军事学校,王之毕业于美国西点军事学校,李树正毕业于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和陆军大学,王丕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这六个人中,没有一个来自黄埔军校 至此代表团团长、3名团员、2名随员的人选都明确了 中国代表团中的五个成员 从右边开始:徐永昌、杨宣诚、朱世明、王之、李树正 中国代表团的签名经过徐永昌领导的国内成员代表团于1945年8月16日与在马尼拉等了很久的国王汇合,之后王氏会见了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官麦克阿瑟 会谈表明,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投降文件的国家 接下来,徐永昌私下问长期追随麦克阿瑟的王之,问他出席投降仪式时应该穿什么样的制服 王之根据经验认为,麦克阿瑟“一定要穿便服,不带勋章”。 但周密的徐永昌认为出席这样重要的仪式必须重视军人的形象。 因为这代表了国家的脸。 美军习惯了自由,但中国军队不能这样做 因此徐先生决定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穿著军队常服、勲表”。 徐永昌的这个决定对从国内出发的团员和随员影响不大。 他们经常出席外事活动,所以本来备有相关服装 国王经常穿军便服,没有准备军便服,他急于在当地找制衣店晚上赶制。 这是他的军常服和剩下的四个陆军士官的军常服颜色和质量不同 有趣的是,随员李树正和王丕承根据外事的交往规定,变更了适合他们的上校官位制服,结果在投降当天的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出现的是四名军官和两名校官。 处理服装问题,徐永昌接着要求王之投降式地继续自己 徐永昌不擅长英语,需要国王随时翻译,徐先生担心在英语投降书上签错位置,要求国王随行,届时指定位置。 这样,徐永昌的工作作风表现出严谨细致的作风 8月31日,中国代表团与英国、苏联两国代表团汇合后,乘坐美国驱逐舰北上,9月1日到达日本横滨 9月2日上午9点,参加投降仪式的各国代表团聚集了东京湾的“密苏里”军舰 首先麦克阿瑟发表演说,各国代表团按照内定的签名顺序排成纵队,然后排队 其中美国代表团只有尼米兹,之后的中国代表按照官员的顺序,以徐永昌、杨宣诚、朱世明、王之、李树正、王丕承的顺序站在尼米兹的左边。 位于中国代表团左侧的是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弗雷泽率领的英国代表团,之后是普尔卡耶夫中将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布雷梅大将率领的澳大利亚代表团、科斯格雷夫上校率领的加拿大代表团、莱克大将率领的法国代表团、赫尔弗里奇将军 关于整个下降过程,已经介绍了很多相关报道和著作,本文只对中国代表团的一些细节进行说明 盟军代表麦克阿瑟签名的时候,位于中国代表团第三位的朱世明排在第二位,被身高1米89的杨宣诚挡住视线走出去,看看外国朋友的签名过程。 这成为朱先生在下一张照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人。 麦克阿瑟签名,左上角标有黑圈的为朱世明 美国代表尼米兹在签售台上签名时,第四站王之离开中国代表团的队伍,站在美国代表团的位置 这时,他准备和徐永昌一起去签售台,王先生在下一张照片中成了站比较奇怪的一个人 尼米兹签了字,王之已经离开队伍,站在徐永昌后面 尼米兹代表美国签名后,徐永昌离开队伍去签名台,紧随国王 徐永昌坐在签证台前,坐在国王侍立旁边,他迅速阅读收据末尾的复印件后,伸出右手在收据上指出需要徐永昌签名的位置,徐先生很快在这个位置用钢笔写上了“徐永昌”的名字。 事情一结束,徐永昌站起来离开座位,回到了队列里 徐永昌签字,国王的随从在身边 王之回来后,不是匆匆回到自己的立场,而是依然停留在美国代表团的位置,通过大杨宣诚的右侧继续参观接受降落签名后的后续过程。 对于原本车站有点突兀的朱世明,这时已经回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英国代表团车站的松散间隙继续参观 英国代表签名后,剩下的各国代表依次各签一个 但是,轮到加拿大代表科斯格列夫上校签字时,由于某种原因,错了一行,后续签名的法国代表、荷兰代表、新西兰代表不得不按顺序签字,在投降书上出现了一些遗憾。 六个代表团成员的归宿结束投降仪式后,徐永昌率领大部分成员回国报告,只有王之继续留在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 国民政府回到南京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徐永昌历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部长,于1952年10月22日退休 1959年7月12日在台北病逝 杨宣诚回国后就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1946年7月31日在海军中将官位退役,1962年3月23日病逝于台北 朱世明于1946年3月作为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飞往东京 1948年1月调到美国担任驻美联络技术代表团团长,1年后就任驻日代表团团长 1950年5月,蒋介石调朱世明回到台北担任“国防部”常务次长,朱先生拒绝这样做,一直留在日本,直到1965年10月26日在东京病逝 王之跟随麦克阿瑟进入东京后,担任盟军驻日本总司令部的首席联络官 1946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2厅第2司(海外情报司)长官、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国防部新制军官学校教育长、青岛警备副司令官等 从1950年开始,王之响应蔡文治组织参加“第三势力” 1954年去台湾入伍,退役到1965年 之后,王之移居美国写回忆录,1993年正式出版,成为中国代表团6人中唯一写回忆录的成员 李树正从1946年开始历任国防部第三厅(作战计划厅)第三处副处长、第二处长、东北行舆第三处长、徐州“讨伐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1991年病死于台北 王丕承跟随朱世明去日本,担任驻日代表团军事集团团长,指挥中国对日本四国地区的宪兵 1949年被命令去台湾,担任“国防部”物资司中将长官 1963年退休后移居美国,2003年2月27日在洛杉机病逝,在中国代表团中最后去世 ①徐永昌②杨宣诚③朱世明④王之⑤李树正⑥王丕承(本文来自澎湃情报,越来越多的原始情报请下载《澎湃情报》APP )
标题:要闻:在美国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国军人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