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2012年下半年,怡海嘉里集团(以下简称“怡海嘉里”)有两条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一是怡海嘉里的母公司威尔马国际宣布将与美国凯洛格公司合作生产休闲食品,如“平克”;二是怡海嘉里将把自有品牌的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化工产品推向市场。 “一海嘉里”的“龙鱼”仍然是中国食用油的第一品牌,经常在粮油领域之外出击。怡海嘉里和中国粮油工业的未来出路是什么?怡海嘉里副董事长穆近日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 展望未来的精细加工和深加工 大约20年前,当新加坡怡海嘉里在深圳建立第一家现代化食用油加工企业时,国内食用油市场几乎是一块“处女地”。以大豆加工为例,穆说,当时国内其他企业加工的豆油比较简单,但四等油、三等油、色拉油和特种食用油都可以由怡海嘉里生产;至于豆粕,怡海嘉里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同规格的豆粕。 穆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工厂已经达到了我们的加工水平。如果我们不前进,吃旧书,那只能是恶性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和创新。市场迫使它开发下游食品,生产日用化学品和休闲食品。” 穆提到的恶性竞争在国内大豆加工业尤为明显。国内市场对大豆的年需求量约为6000万吨,现在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翻了一番多。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就强调要控制大豆的总生产能力,但产能过剩正在加剧。国内企业仍想提高开工率,导致原材料短缺,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由于供过于求,中国市场无法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企业往往处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局面。 穆说:“商品的流动规律应该是流向价格高的地方,但是中国的粮油市场已经成为价格萧条,国内价格往往低于国际市场,这是过度竞争的结果。” 怡海嘉里母公司威尔马国际的财务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粮油贸易及加工业务税前利润损失为9250万美元,主要是由于中国食用油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导致竞争激烈。今年第三季度,威尔马国际公司扭亏为盈,但今年前九个月的税前利润总额约为3000万美元。关于国内粮油加工业的现状,说:“要辩证地看待粮油加工不赚钱的现状。真正产业链长、产品加工技术高、品牌高的食品企业,未来仍会赚钱。亏本的粗加工企业竞争过度。” 2009年,威尔马国际宣布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立一个全球R&D中心。截至目前,已申报96项专利,30多项专利已获批准并投入使用。“你做得越好,竞争对手就越少。”穆透露,怡海嘉里未来可能会将一些深加工的终端产品投放市场。在连云港(601008)等地,怡海嘉里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油角和皂荚的回收利用,进一步拉长和深化了粮油产业链。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农业部今年12月发布的石油供需报告预测,2012-2013年市场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6300万吨,比2008-2009年市场进口量4110万吨增加约2200万吨。一些舆论指出,尽管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但其对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大豆作为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一直被有关部门持续实施,但其总产量却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关于大豆市场的上述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每年生产1400万至1500万吨大豆,其中约500万至600万吨用于榨油。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步提高了大豆的市场价格。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加工企业不愿购买国内大豆,而国内大豆则涌入国家粮库。客观效果是,中国通过市场购买补贴中国农民,并变相补贴外国农民。 市场参与者建议市场购买可以通过差价的形式来完善,即农产品保护价格(000061)应该提前设定。收获时市场价格未达到保护价格的,市场价格与保护价格的差额由国家支付。农产品仍然按照市场价格在市场上流通,而不是进入国家粮库。穆说,他注意到市场对国内粮油市场的评论。购买和储存大豆和其他作物的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民的种植热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水稻和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保持着供需平衡的状态,它们对国际市场的影响相信会进一步增强。

标题:穆彦魁:粮油粗加工存在过度竞争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