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3字,读完约3分钟

郑炳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2012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主编。

■核心观点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一揽子改革”。最好花几年时间,然后有一天早上投入使用。今天不要搞这个,明天再搞那个,不要搞无休止的所谓试点项目。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不能继续“打补丁”

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不仅要优于cpi,还要接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否则会有巨大的福利损失。

只看几个参数就可以看出当前的养老金体系是不平衡的,其可持续性存在巨大的隐患。

■对话动机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指出了一系列引起公众关注的问题。

据报道,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空账户”金额超过2.22万亿元。在32个统筹单位(31个省加新疆兵团)中,2011年有14个,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支付缺口将达到767亿元。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不能继续“打补丁”

这个“空账户”的规模是否意味着空的养老金赤字?如何解决700多亿元的收支缺口?

2万亿“空账户”

这不是养老金“赤字空”

这一代人想建立自己的账户,但谁会在上一代人中筹集呢?在制度建立之初,中国并没有解决这一“转换成本”问题。

新京报: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个人账户“空账户”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赤字空 ”?

郑炳文:这是两个概念,完全是两码事。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我们称之为“统一账户制”,或“部分积累制”。

社会统筹用于支付退休的被保险人,而个人账户用于个人积累,支付从他们退休时开始。

所谓“空账户”是指个人账户的一部分也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空账户总额为2.22万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然而,从整个养老金的收入和支出来看,该系统总体上可以保持平衡。

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额为4130亿元,其中财政补贴2272亿元,“非正常支付”收入1898亿元,包括偿还、预付和清算历史债务。

新京报:这些“空账户”是怎么来的?

郑炳文: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面目是“现收现付”,即下一代供养上一代。但这一代人想建立自己的账户。上一代谁来抚养它?

因此,个人账户体系一旦建立,将面临“转型成本”。在十多年前制度建立之初,中国并没有解决这一转化成本问题。

新京报:所谓的“转型成本”是指一些退休的人现在不得不拿钱而不是交费?

郑炳文:是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这一制度,当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阶段,国有企业的职工都是企业劳动保险的对象,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取代企业保险制度。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不能继续“打补丁”

这些退休人员一生都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由于体制转型,不可能给他们养老金。因此,国家建立了“部分积累制”。你可以自己积累一点,给老年人提供一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郑秉文:养老金制度不能继续“打补丁”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