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继16日央行副行长潘在学术论坛上指出“十二五”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后,17日央行正式发布了金融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大部分专项计划都是在2011年出台的,也就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相比之下,财务规划有些“晚”,这反映了许多困惑和困难。

金融改革:需国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动

总体而言,新规划仍保留了传统规划报告习惯于原则描述的特点,在推进具体改革和实施方案方面仍存在模糊之处。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滞后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难以充分满足各种主体的合理金融需求。然而,由于金融问题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深深涉及到各方的利益,推动实质性改革总是非常困难的。有鉴于此,把握好上、中、下三个层次的核心环节,要比涵盖各个方面更好。

金融改革:需国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动

首先,对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的主流观点是缺乏顶层设计,这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把顶层设计简单地定义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就会出现两个问题。首先,作为设计师,政府部门需要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精英;否则,一旦顶层设计出现偏差,灾难将更加严重。第二,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否会偏离初衷,使改革成为某些人获利的手段。这在现实中非常困难。因此,真正的顶层金融设计应该一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如金融机构破产法、贷款人条例等。,而不是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它是制定和推动改革的主体,而不应该是金融监管部门,因为它的基本职能是控制风险,而金融改革必须承担风险,这将导致内部目标的冲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纯粹目标推动改革的主体。

金融改革:需国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动

其次,与自上而下相比,自下而上的改革难以取得突破。虽然最近成为热点,但也应该看到,基层金融改革的重点不应该落在地方政府身上,而应该真正重视基层金融,实现服务小企业和居民的创新。回顾历史,证券的雏形于1141年出现在法国,第一份保险单于1384年诞生在佛罗伦萨,威尼斯银行于1580年显示了现代银行业的特征。毫无疑问,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都源于基层。即使在监管日益严格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基层金融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有必要丰富基层金融的发展土壤,让高层次的金融业能够“走下神坛”,走向民生。

金融改革:需国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动

最后,在包括金融在内的许多改革中,最高层和基层之间缺乏中间联系和沟通是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近年来,金融改革开始拉大与大多数基层企业和居民需求的距离,要么关注金融业自身的“游戏”,要么更倾向于“贴近大户”。因此,必须强调金融发展与创新在国家、地方和基层层面的联系和互动,建立信息和需求的传递和平衡机制,避免改革的片面性和脱节。

标题:金融改革:需国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动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