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9字,读完约3分钟

中信银行(601998)(601998.sh,601998.sh)人事调整的传言在8月29日晚的董事会公告中宣告结束。 根据公告,陈晓贤因工作调整辞去行长职务,调任中信银行执行副董事长兼中信银行国际董事长。朱将接任中信银行行长职务。朱,原中国建设银行(601939)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官,自银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之日起任职。 “这不是告别,而是新的转折。”一位资深银行家表示,此次人事调整可视为中信银行推进国际化发展、境内外战略整合、银行集团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8月29日上午的会议上,中信集团总经理、中信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对陈小贤八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陈小贤自2004年10月担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以来,带领中信银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信银行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了银行干部职工、董事会和集团以及业界的高度赞扬。” 集团领导还称赞陈本人是“在银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从八年前接受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君丽的邀请到“空下城”中信银行,58岁的陈晓贤已经搬到了香江银行,而且是“老而有抱负的人”。 从“受命于危险”到八年后迎头赶上 “中信银行问题太多,必须尽快解决。”2003年前后,经国务院领导批准,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王军下定决心,决定引入外部力量解决银行业务。王军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招商银行(600036)。时任招商银行副行长的陈晓贤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在一线银行的实践和监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1994年进入招商银行之前,陈晓贤在金融监管领域有十多年的经验,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进入招商银行后,他还担任北京分行行长,并自2001年起担任执行副总裁。 “陈小贤上来的时候,胆子挺大,态度坚决。”中信银行的一名人士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陈晓贤是风险管理专家,著有《风险、资本和市场价值》一书。当时,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克服。一是不良率高。2004年底,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93亿元,不良率为6.3%;第二,脆弱的资本补充。中信集团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发行债券和注资后,中信资本充足率在2005年底勉强达到标准。 “当时,中信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银行。”上述中信人士表示。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实现了“a+h”同步上市,融资近500亿元,市盈率为2.84倍,市盈率为39倍,实现了“三钱变五元”的目标。 这解决了中信银行多年来一直困扰的资本问题,其资本充足率为15%,资本实力居中小股份制银行之首。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已经花了8年时间,其净利润已经从不到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下降到现在的水平。8月29日晚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193.73亿元,同比增长29%。总资产回报率为1.38%,净资产平均回报率为21.24%。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朱小黄接棒陈小宪出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董事长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