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2字,读完约10分钟
胡舒立是近15年来中国媒体报道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名字。 1998年1月1日,第一期《财经》(当时叫《钱》)发表了一篇关于琼民源造假的报道,这使得该杂志大受欢迎。胡舒立后来说,本期售出了5万册。 后来,基金黑幕的尹,再后来的非典和鲁能,使这个身高1.58米、语速快的女人一次又一次走在了前列,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她的人气。 “她每天经常打几百个电话,”一位外国学者在描述遇到的胡时说。“她是人体的u盘,你写信息,然后她继续找别人。” 美国《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评为“中国最危险的女性”,同样来自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将她评为“亚洲十大商业女性”之一。 最近,由于与腾讯的交易,59岁的胡舒立再次成为中国媒体的焦点。 这位以理解和报道资本市场而闻名的媒体人正在努力成为这个市场的一部分。 介绍腾讯 马对胡舒立的要求不是内容,而是品牌、影响力和高端人才,这些都是腾讯所缺乏的资源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职,140多人离开了200多人的《财经》团队,其中大部分跟随胡舒立加入了财新传媒。 2012年7月19日,财新传媒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披露:“财新完成最新一轮新股融资,腾讯作为股东之一加入,浙江报业控股也维持原有持股比例。” 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拒绝透露腾讯的具体投资金额。根据浙江报业集团2011年财新传媒19.77%股份的上市价格,估计财新传媒当时的估值为2.86亿元。 多位消息人士告诉《金融周刊》记者,这次腾讯通过增发购买股份,而财新传媒的前大股东浙宝传媒(600633)也以同样的比例增资,保持原有40%的股份不变。财新团队和原pe股份被稀释。 财经周刊记者获得的财新传媒最新股权结构列表显示,近年来有许多新股东进入财新。《金融周刊》记者获悉,2011年,财新传媒寻求部分基金的第三轮融资合作,当时提到计划在三年内登陆创业板或港股。 关于此次ipo计划,财新传媒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没有听说过。胡舒立在电话中告诉《金融周刊》记者,他不负责资本运营,也不了解情况。 为了与财新合作,腾讯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2011年9月,哲宝控股计划减持财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浙江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浙江报业控股拟以5647.6万元的上市价格转让其持有的财新传媒19.77%的股权。 《金融周刊》记者获悉,当时腾讯几乎已经决定入股,但由于浙宝传媒后悔,不愿稀释股份,交易以失败告终,财新传媒没有退市。 一年后,腾讯和财新通过各种方式协商,最终通过增资入股。据消息人士透露,腾讯在购买股票时做出了承诺,如果其他股东不想稀释自己的股份,但没有足够的现金参与增发,腾讯可以暂时支付预付款。 双方消息人士表示,腾讯不参与财新媒体的日常运营,财新未来将坚持独立、专业的编辑政策,但不排除新媒体与其他渠道的战略合作。 财新传媒相关负责人对《金融周刊》记者表示,腾讯确实持有财新股份,但具体交易细节和目前股权结构不便透露。 事实上,财新和腾讯的携手已经初具规模。早在正式持股之前很久,财新的《新世纪周刊》(002280)就授予腾讯网上转载的独家权利。 胡舒立和马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马还亲自邀请胡舒立到腾讯演讲。此外,财新团队的其他人也轮流到腾讯做编辑培训,持续了将近半年。 至于合作的原因,知名网络评论员洪波认为,腾讯的真正目的显然不是单纯的金融投资,腾讯并不缺乏这种投资回报。他想从胡舒立那里得到的不是内容,而是品牌、影响力和高端人群,这些都是腾讯所缺乏的资源。腾讯此举将弥补腾讯在媒体上的弱势。财新的用户群是相对高端的精英,其中许多是社会舆论领袖;虽然腾讯的活跃用户数量高达6亿,但一般都是低龄和低端用户。 对于财新传媒,胡舒立在成立之初就不断重申“全媒体”的理念,互联网业务是财新“重要的战略方向”。就业务互补性和资本需求而言,双方一拍即合。 3年内首次公开募股? 目前,浙江报业尚未将财新纳入上市公司报表,但也拒绝稀释自己40%的股权比例。此次ipo计划可能会遭遇马化腾的射门障碍,除了双方未来的合作有着极大的想象力之外,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它一直不富裕。 2011年《浙江日报》关于财新传媒股权转让的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的最新年度审计报告显示,财新传媒的流动资产为3711.14万元,货币资金为1226.06万元,应收账款为2485.08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147.36万元,营业利润3315.09万元,净利润1426.7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上市条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即接管人必须向财新提供一笔5年期1亿元额度的低息贷款,不得提前要求还款。 有消息人士告诉《金融周刊》记者,2011年,财新投资数千万资金与亚视合作,双方同意从2012年开始,财新传媒将参与亚视和港台多档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运营。 然而,在财新媒体为此增加了100多个专业团队后,亚视的合作态度再次出现,该项目受阻,直接促成了财新媒体融资的加速。除了弥补目前的现金流,胡舒立似乎还有更大的野心。 一家投行中介告诉《金融周刊》记者,2011年年中,财新传媒联系了一些机构投资者,希望进行第三轮融资,筹集1200万美元投资新杂志和出版物以及多媒体产品开发,包括应用和kindle相关产品。 当时,财新的消息称,财新计划在三年内完成ipo计划,并优先选择创业板。如果a股倾向于对纸质上市有严格的政策,它们应该考虑直接去香港上市。 然而,一位接近财新传媒的消息人士表示,浙江报业目前尚未将财新纳入上市公司报表,但也拒绝稀释自己40%的股权比例,ipo计划可能会遇到障碍。 此前,有传言称财新传媒将被注入上市公司浙江报业传媒。浙宝传媒秘书曾表示,浙宝控股只有在控股财新传媒、让财新盈利的前提下,才能向上市公司注资。 此外,浙宝传媒还在年报中对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说明,重申今后不会进一步增持财新传媒以实现控股地位,也不会寻求控制财新传媒的董事会,也不会参与财新传媒的公司管理和运营。一旦持有财新传媒的持股比例,它将以适当的方式将其全部股份注入上市公司。 mainland China最富有的纸媒团队? 包括胡舒立在内的财新团队持股比例可能接近30%,财新团队股权账面价值可能超过8000万元 《浙江日报》2011年股权转让公告也表明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浙江报业传媒投资4000万元,持有天津智恒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天津裕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h/】40%的股份,其中天津三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分别为2605万元、2605万元和2475万元,均成立于2010年5月20日。法人为北京财敦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委派代表为《新世纪周刊》副总编辑吴鹏。北京彩敦敏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50万元。 换句话说,这三家天津公司实际上是财新传媒有限公司的协调行动者和实际控制者.. 有消息称,这三家公司实际上是财新传媒的持股工具。他们持有的部分股份归财新团队的高管所有,部分是私募股权的小额投资。这些股份由法人持有,避免了股权分散带来的弊端,也不会影响控制权。 到目前为止,外界对财新投资的私募股权公司还不清楚。《金融周刊》获悉,方的厚浦基金持有少量股份。 据《金融周刊》记者获得的财新传媒截至2011年的另一份股票信息,有两家公司,北京大学文化和袁俊投资,各持有10%的股份。 包括胡舒立在内的财新团队持股比例可能接近30%。根据这一估值,财新团队的股权账面价值可能超过8000万元。胡舒立的团队曾经成立了一家公司。当她三年前离开联合办公室时,据报道她和她的秘书高海燕持有员工公司近20%的股份。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金融周刊》记者,在腾讯这一轮增资中,财新传媒原有的pe大部分没有选择跟进,股权被大部分稀释,员工持股团队被少量稀释。 “全媒体”的财新模式 “通过此次腾讯持股事件,可以看作是财新影响力扩大后股权交易投资的一个成功案例”[h/]目前,财新媒体业务部由吴传惠领导,他也是财新媒体的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和《新世纪周刊》的总经理。吴传惠也是离开金融团队的一员。 吴在传媒业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被业界评为胡舒立的最佳合作伙伴。她在胡舒立之前离开了《财经》杂志。 胡舒立本人显然更愿意负责并谈论财新的一些媒体业务。 2009年12月,刚刚从哥本哈根回来的胡舒立、原《财经》杂志副总编杨大明、经济学家吴敬琏、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鲍、、《比较》执行主编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出席了揭牌仪式,财新传媒诞生了。对于财新的规划,胡舒立总是重申“全媒体”的概念。数据显示,财新传媒目前拥有杂志(包括《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月刊》、《比较》)、网站(财新网)、视频(财新视频)、书籍(李树观察出版,中国2012)等。)、会议(峰会、论坛、圆桌会议)和“思考”等。此外,财新的独特之处在于版权保护的力度。在此之前,它一直强调“直接接触用户”的能力,很少与门户等新媒体操作平台合作。侵犯其版权的行为一直是“为其付费”,每年都会定期发布几条侵权公告。人民日报在线(603000)。 为了保护“新闻为民”的原则不受权力和商业利益的侵蚀,财新传媒专门成立了一个民间监督机构——财新传媒诚信委员会。他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编辑方针和主编的任免有决策权。第一届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成员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宏、《比较》杂志执行主编。吴敬琏是信誉委员会的主席。 特立独行的财新传媒正在测试一种特殊的运营模式。 据财新传媒内部人士透露,财新传媒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会议合作、杂志和图书发行等。版权合作成本很小,管理层和员工都实现了持股,独立上市的意向明显。 “通过这次腾讯持股事件,可以看作是财新影响力扩大后的一个股权投资成功案例。这与其他媒体不同,但它是一种新的报纸发展模式。”一位媒体知情人士说。 胡舒立曾经说过,《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总是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它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2009年11月15日,胡舒立在离开《财经》前的博文《我要走了,再见》中写道:“幸运的是,我们坚信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机会意味着希望和压力。没有理由放弃,因为机会总是存在的。” 现在,她面临着新的机会吗?
标题:资本胡舒立与马化腾的交易焦点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