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8字,读完约2分钟

“总的来说,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我们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走出去’。”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21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建议。他认为,如果政策正确,中国将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战略机遇期,企业不应该急功近利,必须以正常的心态对待“走出去”的企业。 易纲指出,从2008年至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海外资产估值比以前更低,“逢低买入”的机会来了,中国进入了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 “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主要是因为世界发达市场股票估值水平处于相对合理的阶段。”他表示:“虽然odi(外国直接投资)并不投资于外国股票市场的二级市场,但odi在并购和新项目方面都与估值有关。” 在规模上,易纲认为2008年的投资规模大于1980年和2005年的总和。然而,与美国、英国、德国等老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无论是在流量还是存量上,都是“走出去”的后来者,与这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易刚指出,中国对空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净对外直接投资就越大。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414美元。排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时期,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易纲指出,当前的政策水平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包括odi外汇管理便利化的大幅改善;取消对外直接投资外汇限制,实行登记管理,可兑换程度相当于外国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在服务业与企业合作‘走出去’时,中国也可以充分利用多边发展平台,多边发展机构的投资可以降低一些问题的敏感性。”他说。 易纲认为,国有企业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未来中国民营企业、非中央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增速也将加快,在竞争力和增长方面的表现将更加突出。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国有企业占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66%;在海外并购中,中央企业占并购数量的三分之一,并购金额的80%。

标题:易纲:海外“抄底”机会来临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