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黄月楠还记得他扔掉铁饭碗,去中关村(000931)做临时工,然后去日本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确切日期。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记得生活中的这些重大转折点。”他于1993年6月29日离开科学院,1994年2月28日去日本工作,1995年2月28日回到中国。黄月楠在品尝了所有在事业单位和外企工作的经历后,来到了一家乡镇服装企业,这一选择注定了他与定制职业服装的不解之缘。 现在,作为苦参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苦参)的总经理,60后的黄月楠一点也不落伍。他会很容易地理清中国职业装行业的发展;他会发誓告诉你,只要3个尺码就可以实现专业服装的个性化网络定制;他也很清楚当前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嘲笑自己“不会做红烧肉,没有情妇”。 自2003年以来,苦参利用互联网改造“快速定制模式”,实现了传统服装企业向科技型企业的升级,从此开始了苦参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十年: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需求,塑造自己定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在2003年非典期间,网络对其产品的销售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黄月楠说:“如果产品出来了,我不知道怎么卖。我只是写一条新闻,然后发到我的网站上。因此,我真正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也正是通过这一亲身经历和更加细致的调查,黄跃南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创建“快速定制模式”的工作。 在积累了数百万人的规模后,结合他们信息水平高、灵活性强的优势,他们提出了“密码定制法”。消费者最多只需要提供3种常用尺寸,然后就可以在网上选择合适的号码来制作合适的衣服。最终,大约95%的顾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裁剪衣服的效果。苦参公关经理陈胜军对记者表示,可以节省前期因规模而产生的成本,大大提高服装生产效率。黄跃南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拥有高效的技术,将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据黄月楠介绍,自1996年企业成立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团体服装定制和个人服装定制的现代化服装企业。 虽然我们一直在寻求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黄跃南看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而在于产品背后的文化和意图。他告诉记者:“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美丽的特质。”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关注这件事本身。信息系统和专利技术只是我们的工具。这就是我们专业精神和定制热情背后的原因。”在黄月楠看来,定制化本身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裁剪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核心在于设计、营销和质量改进。“我致力于做这件事。了解和传播风俗文化和观念。” 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月楠告诉记者,这需要一个持续的渗透过程。他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告诉记者。“起初,我的同行批评我进入电子商务太晚,但现在他们都觉得我的步伐更稳健了。我们不是在网上尖叫一阵子,而是持续渗透。” 据记者初步了解,全国职业装市场容量已达500多亿元。根据另一项计算,中国政府机构和员工每年都怀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职业服装市场需求。看似广阔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投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有37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女装企业,有25000多家兼顾男装和女装的企业。然而,专业的专业服装生产企业很少,专注于专业服装的专业定制品牌也很少。 黄月楠正是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针对个性化的职业装市场,提出了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品牌高端的经营理念。他告诉记者,他想成为专业服装定制领域的“阿迪达斯”和“耐克”。他半开玩笑地说:“我一定要做好专业服装的定制工作——唉,这有点像孩子——我一定要做得像孩子一样。”

标题:酷绅公司总经理黄岳南十年打造服装定制文化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