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37字,读完约16分钟
[官方声明]周小川: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外部环境非常严峻
(政策预期)作为历史上最长的假期,央行对RRR 10月份降息的预期仍然很强
本月到期的6500亿美元反向回购基金迫使RRR降息预期再次上升
[最新行动]央行进行了两次总价值265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评估:桂:央行倾向于短期措施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在各种复杂挑战和难得机遇交织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
十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注重根据不同时期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把握不同阶段的政策取向和力度,显著提高了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2002年后,中国经济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上升周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各方发展经济的热情非常高,特别是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流动性过剩的压力继续加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2003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创造性地启动了中央银行票据来恢复流动性。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相结合的工具来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度增长。我们较早关注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并于2003年6月开始对房地产信贷进行风险预警,逐步建立以调整首付比例和利率杠杆为基础的差异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经营困难。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果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确保流动性供给,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供给,及时发布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对提振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复苏和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政策力度和方向,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确保货币状况恢复正常。在多项监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通胀水平在2011年7月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然后回落。2011年10月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政府稳中求进、加强预调微调的总体基调,将稳定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本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积极研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坚持压力、支持和控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市场化的基本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十年来,中国银行(60198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和农业银行(601288)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中国发展银行已经从政策性银行转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已注入200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改革进展顺利。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日益完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变化,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资产质量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行政指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在2005年稳步推进证券公司重组。领导和配合处置72家高风险金融机构,妥善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保障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建立了外汇资本异常流动监管协调机制,建立了跨境资本流动联合监管平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立即成立国际金融危机应急工作组,研究制定金融风险应对预案及相关政策措施。同时,我们积极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认定标准和评估框架,完善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积极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建立以存款保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和保险担保为基础的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体系。
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试点范围从8个省扩大到12个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产权制度和内部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综合运用支持农业的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涉农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支农资金来源,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迅速。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2004年10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管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十一五”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立和完善了市场利率体系。200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运行,并逐步确立了其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10年6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继续根据外汇市场公布的汇率波动幅度动态管理和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2007年和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推动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完善“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均衡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江苏等七省(市)试点的基础上,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于2012年8月1日延伸至全国。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进一步简化结售汇审核手续,增加个人年度购汇总额,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限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有序开放,逐步取消境外直接投资购汇限制,允许合格企业向境外贷款,支持中资企业借入短期外债,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促进资本双向流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类40项资本账户交易中,除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仍受到严格控制外,其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转换。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扩大多元化投资,确保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安全性、流动性、保值增值。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迅猛。我们在总结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将投资主体定位为机构投资者,推动形成以做市商为核心、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层级有序的投资者结构。同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等行政改革要求,推进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建设,积极发挥信息披露、信用评级、自律组织等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短期融资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期票据、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加强债券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做市商制度、结算代理制度和货币经纪制度,完善债券交易、托管和清算制度,全面实现债券现货交易的深度交易和净额结算。上海清算所的成立将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以中央交易对手为主体的全面集中清算服务,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稳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推动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8032亿元,中期票据728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2亿元,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债券市场排名世界第四。
货币、黄金、外汇和金融衍生工具也发展迅速。货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参与者不断丰富,定价功能不断强化。形成了现货金与衍生品、场内与场外相结合、面向机构与个人的多层次黄金市场格局。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逐步形成外汇市场统一的联动价格传导机制。2011年,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正式启动。逐步引入利率、汇率和信贷衍生品。
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竞争力
十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认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金融业开放的承诺,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扩大合作和对外开放,在设立外资合作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和业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实施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措施。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务实的对外金融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中国的国际经济金融利益和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将全力配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相关工作,就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监管改革等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并通过正、副部级磋商积极宣传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中国份额排名上升至第三位,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高决策层。正式加入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推动制定适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水平机构的国际规范和标准,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和相关规则完善。积极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英经济与金融对话、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欧央行工作组、中俄金融合作小组委员会等重大制度化活动,推进双边经济金融务实合作。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601099)的合作机制下,亚洲债务中国基金成功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利用区域发展机构扩大与非洲、加勒比和其他区域的经济和金融合作。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加入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和中亚、黑海、巴尔干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
稳步推进港澳金融合作,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研究。积极支持香港保持和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港元和美元的香港第三大货币,拓宽了港澳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支持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市场参与者日益丰富,参与深度不断扩大。为开展两岸金融交流,2012年8月31日,两岸货币当局签署了《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根据备忘录规定的原则和合作框架建立两岸货币结算机制。
2009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中国正式启动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加强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系统风险的监测和评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评估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主要评估报告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网站上全文发布。评估团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取得的成绩。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人民币业务已从经常项目扩展到部分资本项目。自2008年以来,已有20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实际收付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人民币与泰铢在银行间市场的区域交易,并直接在韩元等5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柜台上挂牌交易。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截至2012年6月底,银行办理的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额达3.2万亿元。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积极提供“三农”、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出台相关信贷政策措施,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住房和改进型普通自住住房,支持家电下乡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全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
在支付系统建设方面,我们将大力推进中国现代支付系统建设,建设和运营大、小型支付系统、国家支票图像交换系统、国内外货币支付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农村支付服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平稳,功能和布局日趋完善,在支持金融创新、加快社会资本周转、便利人民生产生活、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信用管理和服务方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对防范金融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农民贷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共有639家企业和617家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接入机构,为1833万家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8.14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货币、黄金和白银管理得到显著加强。不断提高人民币印刷技术、防伪性能和货币加工现代化水平。科学组织分配资金,确保现金供应。改善流通中的现金结构和清洁度。整合各方力量,强化反假币工作。
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巩固和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强化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增强国库资金安全保障能力。基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系统的国库业务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形成。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为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纳税申报和支付的便利,纳税人不用出门,几秒钟就可以实现整个纳税申报和支付过程。
反洗钱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建立了反洗钱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可疑交易信息咨询制度和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依法全面开展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的反洗钱监管,积极协助侦查机关查处洗钱案件。积极参与国际反洗钱合作。
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标准化工作得到有效推进,金融统计数据及时性明显提高。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最蓬勃发展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金融业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最突出的十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在金融战线上艰苦奋斗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加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调控,努力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胜利。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周小川: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