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58字,读完约10分钟
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金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创新,努力工作,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初步建立了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 努力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深化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手段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在一起,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际问题和国内困难重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困难。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是,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汽车、家电等消费品销售增速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世界经济能否继续改善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定位准确、见效快、见效快的优势,积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深化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单位产品能耗偏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特别是,土地、资源、劳动力和过去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其他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就难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国际上,世界经济也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各国对能源的竞争加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在加快发展新产业、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利用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3)深化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分别达到56%、20%和70%。同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在深入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并长期存在。没有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的有效减少,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体、吃清洁的食物、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有了更高的期望,也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以尽可能低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满足人们的新期望。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人均排放量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与此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博弈和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正在推动制定更严格的新的温室气体减排规则,将这些规则与贸易联系起来,并通过设立碳税、碳关税和环境标准等贸易壁垒来提高进口产品的门槛。加强节能减排也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是突出重点,推动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
节能减排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可以减少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早期阶段,R&D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投资,产品推广应用的初始成本较高。因此,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产业离不开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支持。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与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综合整合。 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长效市场化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各环节节能减排,不断开创金融节能减排新局面,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做出积极贡献。 在以各种方式推进各项任务的同时,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节能减排,扩大内需,稳定增长
节能减排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增长的重要结合。针对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状况,我们应该把稳定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的扩大,加大节能环保领域的投入。
一是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节能环保产品在中国总消费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良好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近年来,中央政府共拨款316亿元支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逐步建立了以照明产品、家电、汽车和电机为核心的推广体系。今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的消费,预计将拉动消费需求4500亿元,形成年节能117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稳定增长、扩大内需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这也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它的实施,确保发挥政策效应。同时,要抓紧完善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力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比重,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第二,扩大节能环保投资。我国单位产品能耗高,排放量大,生态环境保护负债多,需要大量的重建和建设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建筑节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节能环保投资规模,这不仅有利于稳定投资增长,也有利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2)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我们应该牢牢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加快发展新产业。
第一,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需求大且仍在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我们初步建立了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重点支持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尽快实现产业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外,应支持煤制天然气、煤制石油和igcc发电等示范项目,示范项目的建设应降低成本,克服包括燃气轮机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设备的开发困难,以促进煤炭的清洁利用和清洁发电。
第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在25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区和6个城市的私人区域推广近2万辆节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明显进展。要进一步扩大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和应用规模,将混合动力客车产品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区,在25个城市加大新能源汽车在物流、公务和租赁领域的推广力度,在6个城市加大新能源汽车在私营领域的推广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具备量产条件的汽车产业链建设,扩大生产规模。
第三,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合同能源管理为起点,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迅速扩大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规模;以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为抓手,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推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加快资源循环利用,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为推进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此外,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R&D基金的作用,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项目,支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3)创造性地把握已部署的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要充分发挥现有财政政策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注重政策的综合整合,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节能,进一步加强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关注以下任务:
一是推进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整合资金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系统推进重点城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要积极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产业、金融、环保、土地等政策的综合整合,扩大政策激励和约束的效果;要构建省、市、县不同层次政策的综合整合,形成上下联动、联合管理的良好局面。
第二,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完善“以奖代补”机制,采取财政、投资、行业和能源评价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推进电力工业、电机及锅炉系统、能源管理等领域的节能改造。,推动重点用能单位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新技术。
第三,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在“十一五”成绩显著的基础上,“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更加繁重,要充分利用财政激励资金,解决好人员安置等问题。
四是支持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三江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要继续支持南水北调、“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重要水源县、重点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并在区域内进行推广和销售;加大对“三河三湖”和“无上限”流域的支持。
第五,全面推进建筑节能。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从项目示范到城市示范再到综合推广;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重点推进重点市县“节能温室”工程;建立能耗监管体系,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新能源建筑推广。
第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要充分发挥“以奖促治”的政策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显著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力争到2015年完成6万个建制村(占全国总数的10%)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4)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长效市场化机制建设
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应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重点改进以下系统:
第一,加快税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改革调整资源税、车船税和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下一步要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控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种开征环境保护税;继续深化资源税改革,逐步将煤炭等资源项目纳入从价征收范围,适当提高税负水平;调整和完善消费税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对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是稳步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机制改革。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
第三,积极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扩大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制度,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扩大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际水环境补偿机制;试点碳排放交易,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第四,加快节能环保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不断完善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源限额标准,鼓励实施“龙头”能效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有效解决执法不严、有罪不罚、以罚代罚的问题。对于那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害的环境污染事件的责任者,应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以使标准和制度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第三,加强合作,形成节能减排合力
节能减排涉及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各方需要齐心协力,密切合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键环节和领域全面推进。要狠抓落实,特别是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开发新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要落实任务时间表,落实责任到人,注意各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有效完成。我们要勇于创新,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管”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格局。要加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综合整合,集中资金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有关部门希望共同搭建高效的合作工作平台,加强协调合作,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分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任务,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联合管理工作格局。同时,我们将加强金融、投资、工业、金融、环保、土地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整体合力。财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安排资金时,应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听取部门意见;对其他部门牵头的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要积极配合和支持。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希望增强责任感,切实承担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积极响应参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成熟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标题:谢旭人: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