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8字,读完约5分钟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经结束。据统计,根据申银行业分类,2016年1-6月,沪深两市13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负债总额超过4.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
然而,这137家房地产上市企业总资产达5.6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与债务增长水平相差近0.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这13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为77%,与去年同期持平。
自2015年以来,住房企业以低成本大规模发行公司债券。大多数房企选择用公司债券取代之前的高息债券。此外,一些房地产企业使用资产支持证券和永久债券进行融资,这不包括在负债中。鉴于上述原因,优质住房企业优化了债务结构,但仍难以改变高杠杆的经营模式。
超过20%的房企负债超过300亿元
据统计,在13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负债超过100亿元的有59家,占43%,负债超过300亿元的有32家,占23.3%,其中万科、绿地控股(600606,买)、保利地产(600048,买)、华夏幸福(600344,买的负债)、第一开股份(600376,买)和远洋控股(000046,买)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均衡的。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2016年年中,22.6%的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20.43%在70%至80%之间,20.43%在60%至70%之间。资产负债率最高的企业是*st珠江(000505,BUY),高达115.4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准房企的负债率略有上升。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6年年中,绿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为88.3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4.87%;万科a(000002,BUY)的资产负债率为80.6%,同比上升不到3个百分点,但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16%,是一个合理的水平。此外,许多房企的负债率正在下降,包括招商局蛇口、首开股份、华夏幸福、首开股份等企业。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企业负债方的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的指标很多,但短期偿债能力尤为重要。据《证券日报》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中,137家房地产企业的短期贷款总额为2148亿元,仅比去年同期的2141亿元增加了7亿元。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已经放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大多数基准房企的债务风险似乎是可控的,但大多数房企债务规模达到新高的现象仍难以改变。
中国证券分析师表示,房地产是金融体系之外杠杆最大的行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已经从“银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铁三角结构,发展到银行、资本市场、公司债券和非标准债权等更加多元化的融资结构。近年来,银行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务融资的比重却有所上升。本轮周期以来,a股房企整体净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总生息负债仍在上升。与此同时,分化加剧,领先杠杆率提高,而中小住宅企业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
土地王潮下杠杆效应的集中
事实上,由于企业债券发行门槛低、融资成本低的优势,2015年房企发行的企业债券规模达到4302亿元,占下半年的95%。2016年前7个月,共发行人民币5760亿元,超过去年水平。据陈申介绍,自2013年以来,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融资的比重普遍大幅下降,而票据和债券的比重却大幅上升。例如,与公司债券发行前相比,中国海外房地产、融创、徐汇、龙湖的债务融资比例发生了重大调整。
另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直言,低成本企业债券融资的浪潮实际上加速了“土地王潮”的蔓延。大型住宅企业正在回归主流城市,但其回报成本非常高,因此当发行公司债券的门槛降低时,它们不得不大规模“储存粮食”,以便在土地掠夺中获得优势。
公司债券提振了房地产企业的扩张意愿。自2015年以来,参与王迪项目的房地产企业发行了一定规模的公司债券,包括a股和内放股。但是,在土地王的浪潮下,杠杆效应更加集中,大部分房企回归主流城市,核心城市的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导致本轮土地王的规模和地价远远领先于两轮。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升级,各个环节都有融资创新,如购房款和物业费最终支付等abs融资,以及其他非标准债务融资和民间借贷等。人们认为,虽然这些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杠杆率,但有些产品,如土地收购中的杠杆式资金分配,也会抑制和放大风险。今年以来,在“资产短缺”的情况下,住房企业表外融资现象愈演愈烈。由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持续下降,房地产对市场基金的吸引力一直在上升,相当一部分基金(包括银行理财和保险基金等)都在上升。)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行业。
标题:137家房企负债逾4.3万亿元 超两成资超80%红线优房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