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2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老年人在城市,住在农村养老院最近,74岁的李安陆住在河北省三河市民政服务中心,开始了幸福的晚年。他也是第一批生活在城市户口的极度贫困老人之一。“贫困老人可以免费住在农村养老院,但由于户籍限制,他们不能来。现在能住进来,能得到照顾,真好!”李安陆说道。此前,由于标准不统一、待遇不一致,城镇贫困老人无法入住农村养老院,只能分散供养或自费入住私营养老院。经过政策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这些老年人将按照政策合理合法地进入集中供养机构,享受与农村贫困老年人同等的待遇。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两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标准,编织了庞大的民生保障网络,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保障、孤儿救助、低收入家庭高中生补助等六项社会救助标准统一制定,率先实现了全省城乡保障标准一体化。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申请社会救助的过程中,由于城乡差别待遇,城镇和其他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是不协调、不合理的。通过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缩小了城乡差距,城乡贫困人口享有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如今,识别标准一致,分销渠道独特,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达到了准确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的援助。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廊坊市杨镇税务所位于市区周围。因为他的儿子和儿媳都是智障,村民刘志敏的家庭只能依靠年迈的刘志敏来维持全家的生计。过去,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是354元,而城市是542元。现在,城市和农村都是600元。现在他们的家庭可以享受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一样的待遇。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统筹城乡,量力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民生保障网络更加密集。

王政是廊坊市新庄子村王锦丽夫妇的儿子,2016年被诊断患有白血病。沉重的医疗负担使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王锦丽的家庭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援助政策使他们支付的治疗费用不到8%,他们还享受各种援助政策,如工业支持。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率,廊坊市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贫困家庭范围。尽管这些家庭的总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标准,但由于过度支出,这些家庭很可能会跌入贫困线以下。将重病患者、在校学生、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等特殊人员单独纳入低保范围,扩大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弥补民生缺陷。针对贫困家庭和贫困边缘人群,廊坊还建立了扶贫机制,扩大了低保范围,有效降低了贫困发生率。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廊坊市在不断提高扶贫水平和增加输血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的自主造血能力。让贫困户从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激发内生动力,独立脱贫。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李延辉是大成县广安乡李王志宝村的一户贫困家庭。她患有白血病,属于一个因病贫困的家庭。在得知李延辉患病前在村里的车床厂工作并了解车床加工技术后,镇村干部积极协调村里的车床加工企业,免费为李延辉补贴了三台车床,并为他联系了加工业务订单。现在他每月从车床加工中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多元。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廊坊市从贫困家庭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从家庭到家庭的工业扶贫计划,量身定做了“扶贫菜单”,狠抓“以健康脱贫、保障贫困、帮助残疾人、以教育脱贫、危房改造和消除工业就业”六项行动,把工业扶贫作为消除贫困的关键。

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有1339名16-65岁的贫困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同时,各县(市、区)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将所有已办卡的贫困家庭纳入金融资本,实现工业扶贫全覆盖。

标题:城里老人,住进农村敬老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