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0字,读完约2分钟
谁能理解“阿姨”的悲伤?
去年,“阿姨”作为一个新词被收入牛津词典。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社会有一个特定的群体:年龄在55岁到65岁之间;工作过,但已经退休;有一定的购买力,但保持当年的节俭;没有掌握在大众媒体上的发言权,曝光率极高。在媒体中,阿姨们被塑造成这样一个形象:她们横扫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广场,在最佳音乐中起舞,如《最耀眼的民族风格》和《你是我的小苹果》;他们去国外的高端商场和国内的社区超市,以购买打折鸡蛋的速度抢鸡蛋,以购买打折鸡蛋的热情选择鸡蛋;他们在早晚高峰时经常乘坐公共汽车,选择蔬菜,抢座位,和别人吵架...
有一段时间,“阿姨”成了“爱聚在一起”的同义词,但在各种现象背后,要真正理解他们为什么爱聚在一起并不容易。阿姨们已经离开工作单位几十年了,开始步入老年。他们有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失去了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孩子们忙于他们的事业和生计,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在一些家庭中,照顾他们的孙辈已经成为维系家庭纽带和确认阿姨角色的纽带;至于社会,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地位,成了“游手好闲者”。“老年生活”的另一面不是给社会“增加混乱”。
阿姨们处于家庭和社会的边缘,“后职业时代”的差距决定了阿姨们需要在生活空和心理空之间找到突破口。因此,不难理解阿姨喜欢聚在一起实际上是“抱团取暖”的心理需要。他们“占领华尔街,扰乱黄金价格,疯狂跳广场舞”,即使他们被污名化,他们也展示了他们的存在。
姑姑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追求,生活相对充实。因此,为了买几磅新鲜的鸡蛋和蔬菜,他们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排队等候。事实上,他们更关心消磨时间和说父母缺点的过程。与此同时,无论是一起跳方块舞还是一起按摩,阿姨们都在寻找相互的情感安慰,缓解朋友、伴侣甚至家人的渴望。例如,不听一百句话的孩子很容易被推销员的话说服。这实际上是老人对家庭的渴望。推销员于是成为一种情感上的“补偿”,满足虚拟家庭的满足感。
“阿姨现象”反映了老龄化趋势下特殊群体自我满足的局限性。对阿姨现象的反思不仅应该停留在表面上,还应该反思城市和家庭应该如何善待这个群体,而不是简单地指责或攻击它。他们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和照顾老人方面的一般需求应该得到必要的尊重,以便释放更多的社会善意。
标题:“阿姨”作为一个新词被收入牛津词典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