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0字,读完约4分钟

以下复印件来源于北京日报、作者北京日报北京日报

思想·; 温度·; 质量

最近,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报道在网上引起了争论。 最有争议的一点是,这篇报道把张桂梅校长比作“中国特蕾莎”。

特蕾莎是什么人?

维基百科这样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事业者首先为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他的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因此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西方媒体也经常鼓励她作为利他主义的代表成为一代圣人。

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中国特蕾莎”把带有宗教色彩的“西方圣人”比作张桂梅,或者是褒奖的意思使用,可以吗?

多个网民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她有个名字,叫张桂梅。 ”。 “她不是中国的张桂梅吗? ”。

网友说:“她是普通党员,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

她不是特蕾莎

她是共产主义者

的确,特蕾莎修女很伟大,但与张桂梅相比不合适。

一位网友说特蕾莎修女的善行是为了“上帝的事业”。 张桂梅校长的献身,源于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使命感。

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今天,@共青团中央也举起了旗帜,鲜明地指出张桂梅不是中国的特蕾莎,而是共产党员。

张桂梅本人也在多次采访中表示,华坪女高能做过,与当时留在女高的6名党员的坚守密切相关。

学校创立之初,由于经费不足,学校曾经面临教师不足等各种困难。 张桂梅是怎么下来好几次的?

“我们有六个党员。 在抗日战争年代,如果这个阵地上留下一个党员,就不会抛弃这块土地。 剩下的六个党员,怎么能把这个扶贫阵地扔给党? ”。 张桂梅就这样给大家做了思想动员。

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重温入党誓言,我们没钱,在楼上画党旗,写誓言。 我们六个人第一次宣誓。 我们没有宣誓。 我们都哭了。 ”。 张桂梅想起来了。

“既然我们有党员,这些扶贫阵地我们就不会失去,所以我们学习《党章》,放《焦裕禄》……看看信仰能不能给我们力量。 ”。

在6名党员的保护下,建设了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公立女子高级中学。 建校12年来,华坪女高一共输送了1804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从最初的4.26%上升到今年的44.02%,综合上线率一直维持在100%。

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备受争议的“中国特蕾莎”报道中,张桂梅校长出镜时胸前还戴着党徽。

她为任何上帝

为了人民。

另外,网民尖锐地指出,特蕾莎修女的事迹仅限于照顾陷入贫困的穷人,不能“消除贫困”,甚至不能教穷人“接受贫困”。 例如,特蕾莎在1981年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被问到穷人是否能忍受命运时,他回答说:“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分享基督的痛苦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张桂梅以每分每秒的工作,为贫困地区的女孩们提供教育,让她们考上大学,摆脱早婚生子的命运,成为支配自己人生的强者。 张桂梅相信女孩接受教育是要改变三代。 她想处理的是“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婴儿”的恶性循环,阻断了世代间的贫困传播。

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张桂梅在采访中说了这样的话。

访问一个学生家时,她发现一位母亲把高三的女儿留在家里务农,送上中学的儿子去县补习。

当时她很生气,毫不客气地问那个母亲。 “你的头病了啊。 你女儿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你不送她补习,反而送儿子补习? ”。

“他是儿子”

那位母亲的一句话,让张桂梅一时语塞。

后来想起这一幕,张桂梅说。 更难。 我认为做这个女人的高度是对的。 你可以拼上性命。

这样,娇然的,剑指的是以前传下来的,落后的,无知的观念,张桂梅就像走在丽江山上的侠客,哪里有不公平就有她。

耗尽青春和生命,张桂梅和她同志们一生的信仰和追求,就是打破封建习俗给中国人施加的枷锁,举起大山中无数女孩的人生。

这一切动机不是为了哪个神,而是为了人民。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id:beijing_daily )综合@共青团中央、央视信息、网民评论等

原标题:“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