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3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左)与印度工商部长夏尔马(右)交谈。
8月27日,当“中国商品充斥市场,印度深感不安”的消息广为流传时,中印两国商务部长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会晤。
据新华社报道,同日,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印度工商部长夏尔马共同主持的中印经贸科技联委会第九次部长级会议举行。会后,陈德铭用“非常重要”一词来形容中印就扩大双边经贸合作达成的共识。
访问新德里后,陈德铭将于28日至30日前往柬埔寨暹粒出席第44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东盟轮值主席、柬埔寨首相洪森昨日建议,东盟各国经济部长应讨论香港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并向定于11月举行的第21届东盟峰会提交相关建议,以供做出决定。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当中国和印度启动最终的经济、贸易和科学对话时,印度和中国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令印度领导人担忧。根据印度的统计,在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财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飙升了42%,达到近370亿美元。去年12月,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暗示,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给印度带来国家安全问题。
一些印度官员公开指责中国阻止印度商品向中国出口,一些官员甚至暗示,一些印度制造的产品,无论是药品、化学品还是加工产品,都不能进入中国市场。
夏尔马曾多次表示,他对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失衡“深感担忧”。一些人担心,如果任其发展,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贸易赤字可能会让经济放缓的印度陷入上世纪90年代初面临的国际收支危机。当时,新德里被迫放弃实行了几十年的苏联式中央计划经济,并开始采取措施实现经济自由化。
据新华社报道,夏尔马昨日表示,他希望印度产品能够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尽快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陈德铭当天作出了善意回应,表示中印致力于实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使双边贸易在更平衡、更快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印度的统计数据,中国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印度的第七大进口来源变成了印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去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达到560亿美元,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达到190亿美元。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和印度昨天还决定成立一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工作组,以协调双方的贸易统计,并共同制定双边经贸合作的五年计划。
对印度的电子产品出口激增
陈德铭昨日表示,中国愿意让更多的印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信息及相关产品、药品和农产品。同一天,中印企业还在新德里举行了几次购买协议和意向书的签字仪式。
夏尔马此前透露,印度希望中国增加在医药等高附加值行业的政府采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印度最近提交了一份916种商品的清单,它认为中国应该增加这些商品的购买量。
事实上,印度曾经担心的不仅是对华贸易逆差的规模,还有中国对印度出口的构成。据《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中国向印度出口了各种技术复杂的产品,如电机、核反应堆、锅炉、船舶和其他产品,这些产品的利润率更高,工人的工资也更高。玩具和鞋子等消费品占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不到2%。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对中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原材料。据印度统计,在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财年,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两大商品铜和铁矿石的价值,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190亿美元的近一半。
在一些强调国家安全的印度强硬派眼中,上述差异反映了一个问题——印度在重要技术上是否过于依赖中国。
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电子产品。根据印度的统计,在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财年,中国向印度出口了价值67亿美元的电信设备,包括无绳电话、移动电话和蜂窝基站。过去五年(截至2011年3月31日),中国对印度的电子相关产品贸易额从28亿美元增加到近120亿美元,其中包括笔记本电脑、usb存储设备等配件在内的计算机硬件贸易额达15亿美元。
中国愿意将一些制造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
近年来,印度开始采取措施遏制中国商品的涌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过去三年中,印度本土企业对中国企业提起了35起倾销投诉,印度政府对保护国内产品征收了22次新税。
在电信领域,印度政府试图建立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技术壁垒。上个月底,印度内阁刚刚批准对大型电力项目所需的进口设备征收21%的关税。
陈德铭昨天表示,“我希望印度继续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便利,为两国企业合作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重视中方关心的签证和财产保护问题。”同时,只要印度有合理的劳动力和其他支出成本,中国愿意将一些制造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
夏尔马表示,印度欢迎中国制造业参与印度政府制定的制造业项目开发。
“印度很难扩大对华出口规模,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存在壁垒,而是因为印度无法生产高质量的制成品。”香港智库经纶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路易·库伊斯一针见血。
《华尔街日报》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对印度的大规模出口可以转化为印度的繁荣。鉴于印度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巨大的劳动力储备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印度可以成为与中国同等水平的全球制造大国。基础设施薄弱是印度目前不是制造业大国的主要原因,从中国进口的低成本生产材料可以帮助印度弥补这一弱点。
以电力行业为例,《华尔街日报》指出,印度的长期电力短缺(近代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停电就是一个证明)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机场,是制约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中国产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部分办法。印度超过40%的发电设备由中国供应。从锅炉到涡轮机,中国的先进技术正日益成为印度建设有史以来最大电站项目的关键。
更好的基础设施也能帮助印度成为全球农业大国。《华尔街日报》提醒说,印度的耕地比例是中国的四倍多。然而,据估计,印度40%的粮食在进入市场之前已经腐烂。如果有更好的道路和仓储设施,印度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中国当然可以成为其最大的客户之一。
《华尔街日报》称,目前,印度制造业的成功仅限于汽车零部件和婴儿服装等低技术领域。与中国相比,以外包软件服务闻名的印度在大多数制造领域没有比较优势。即使在全球公认实力的印度制药行业,印度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有效的药物成分。
标题:陈德铭马德里承诺进口更多印度产品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