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下半年,建筑机械巨头三一重工(600031)(600031.sh)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震惊全球并决定“迁都”,无疑赢得了足够的关注。 然而,由于一篇采访三一集团高级管理层的文章直接指出中联重科使用不公平的手段进行竞争,中联重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春信(000157)(000157.sz)不得不被拖出来。中国联合澄清说,它没有恶意竞争和赶走同行,将继续留在长沙发展业务。 近日,詹纯新通过湖南卫视1028频道第一次回应称,目前中联运作良好。他强调:“中国联合以湖南和长沙为基地,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辐射式产业发展格局。中联欢迎更多的领先机械企业来到长沙。 赶鸭子上架 与中途出家的三一集团董事长梁文根不同,詹春信在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命运可以说是在他大学毕业时铸造的。从西北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1980年,分配到长沙工程机械(600984)研究所工作12年。1992年的一天,领导突然把他叫到办公室,要他做副总裁。但是,交流的条件也很明确:我们不仅要注重科研,还要管好企业。当时,研究所每年的业务费用只有100多万元,科研转让费不到300万元,走路都很困难。由于生计的需要,必须有人愿意带一群人去冒险,实现研发产品的产业化。 当时,医院科研部主任、中联重科上市公司原秘书李建达也接到了詹春信的任务,即向外拉资金筹集资金,而詹春信本人则亲自去建公司,与其他几个同伴一起从事生产。 在这种环境下,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工程机械工业公司的原型也应运而生。 如果没有厂房呢?詹春信租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地方,花了几千元买了一个台钻。当开发和生产几台混凝土输送泵并获得数百万元利润时,由于质量问题遭到客户投诉。 此时,詹春信决定停产整顿,加大研发力度。解决技术问题后,1996年中联实现年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4200万元。 当时,另一家名为三一重工的公司在梁文根的领导下成功开发和销售混凝土输送泵。詹春信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不仅成为了主要竞争对手,而且还持续了十多年。 一座山上不允许有两只老虎?在与三一重工的相处过程中,詹春信反复对下属说:“我们不要太尖锐,不要挑战别人,要着眼长远。别人有别人的做法,中联也不必效仿。“ 在2008年中国联合收购投洽会之前,三一重工的高管也曾致信詹春信,希望收购M&A资质或一起参与收购,但詹春信拒绝了。 之后,三一重工总裁向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中联重科花费50亿元购买20亿元是不值得的。 “对詹春信来说,在某个问题上与竞争对手争论和争吵没有什么意义。他更关心中联重科现有的国内市场布局是否完善;中联整合后,国际化战略该何去何从?涉及重大并购和重大融资的问题。”一位中联管理层告诉记者。 2000年,中国联合第一轮上市被审计委员会否决后,詹春信非常难过。有传言说,詹春信曾经告诉他的员工,如果中联当时不上市,公司将会被动。当时三一重工也有规模,上市后的发展将大大超过中联。2003年7月,三一重工登陆上交所。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詹春信决定收购意大利投洽会公司后,一些人对詹春信的做法感到惊讶和不解。毕竟,中国联合的净资产不到40亿元,所以拿出大量资金收购一家大型欧洲公司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詹春信在压力下成功完成了收购。 但是现在,中联的竞争对手已经搬到了北京,这种相互鼓励的局面肯定会成为记忆。只身在长沙的詹春信会有什么样的战略布局,还有待观察。
标题:“风口浪尖”詹纯新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