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林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流行的经济学进行批判性反思。周剑/照片

由于中国的企业、家庭及其场所、机制和规则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假设,逻辑结论是这种经济理论和结论不适用于中国。

在林看来,19世纪末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包括以亚当·斯密为鼻祖的古典经济学和其后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他们研究和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制度选择。他们想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之后,即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西方经济学开始更多地转向技术领域,其标志是边缘学派的出现。他们所做的是: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林认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研究还没有达到有效配置纯技术研究资源的阶段。“中国经济学现在真正想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进行我们的改革和我们的经济体制,这更类似于19世纪末以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而带来更多的猜测、更多的形而上学、更多的思想和制度讨论。”当前的中国经济应该首先考虑这一点。”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如果这些先决条件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个原则和那个流行经济学的原则就根本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现实。因为所谓的资源配置必须在特定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规则来实现。现在,中国主流经济学似乎忽视了这一现实。不讨论前提或规则,它将复制流行经济学的方法。更可怕的是照搬流行的结论。”林对说道。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就具体研究而言,林向异认为,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关键假设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在西方经济研究中,微观经济学是所有经济理论的基础,微观主体的供求是所有经济研究的初始现象。就中国经济学而言,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通过研究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来探索中国经济的微观特征,这是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在林看来,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消费者及其关系和作用机制。“经济中的主要供应商是企业。企业行为的目标是什么?利润最大化。这是现在流行的经济学假设。然而,在我看来,我们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经济学根本不适用于中国企业,这是错误的。”林对说道。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另一方面,指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流行的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其效用主要是从消费和休闲中获得的。在正常情况下,效用函数对消费和休闲都是正函数,即消费越多,休闲越多,效用越大。然而,中国的现实是,“中国消费者只要饿了就不需要更多的消费,只要累了就可以继续工作。”中国人追求储蓄的最大化,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他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安。虽然这种情况在80后和90后占主导地位时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但迄今为止,中国消费者最重要的微观经济行为特征是这样的。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就供求关系而言,流行经济学假定供求发生的地方是市场,这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在中国,许多事情都是由政府分配和管理的,基于政府的许多原则是行政原则,而不是市场原则。”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由于中国的企业、家庭及其场所、机制和规则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假设,逻辑结论是这种经济理论和结论不适用于中国。

如果政府再次出台,结论可能会更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整个经济机制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在西方,政府主要充当裁判,而在中国,政府既是强大的裁判,又是最大的运动员。

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因此,认为,鉴于上述经济假设与中国当前现实的脱节,我们必须批判地反思当前流行的经济分析方法以及这些结论对中国经济现实的适用性,警惕机械地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和结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标题:林义相谈经济学:西方教科书不符合中国现实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