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最近写道,中国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影响和调节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良好指标。编制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有利于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利率政策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他表示,社会融资规模与利率和产出高度相关。利率政策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如果信贷摩擦系数小,利率的正向影响将导致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规模的下降,进而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如果信贷摩擦系数逐渐增加,一些银行信贷将被转移到直接融资。因此,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更全面地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实体经济。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积极影响,产出、消费和资本等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所增加;与银行信贷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积极影响相比,社会融资规模的积极影响具有更大的影响。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他还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符合利率市场化调控的方向,体现了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初步实现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的结合。对于票据贴现、债券、股票融资等市场化定价的融资,利率价格工具主要用于监管;对于贷款等市场化定价相对较低的融资,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量化工具和利率价格工具进行监管。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它将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相结合,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转变,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的规模反映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盛松成认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中从债务人算起的货币是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和购买力,反映了整个经济的需求。社会融资规模主要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方面进行统计,从全社会资本供给的角度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首先,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信息往往不充分也不对称。在西方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能关注需求方和货币,而忽略了供给方。然而,在中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贷渠道实现的,因此仅仅关注货币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社会融资的规模。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第二,社会融资规模也可以从资本供给的角度进行分类计算,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教育的贷款、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等。,这可以从供给方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与我国政府的经济特征是一致的。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第三,中国经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来源广泛。货币作为一个总量指标,很难反映不同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支持的差异。社会融资的规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和统计,如子区域、子行业、子部门、子来源等。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第四,我们应该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采取了超低利率和多轮量化宽松政策,向金融和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然而,三年多过去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很高。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债务危机沉重,经济复苏乏力。这表明,流动性问题不是危机的根源,但根本问题在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实施扩大需求的政策,公民过度借贷、提前消费、透支未来购买力,导致银行、企业、个人乃至政府的偿付能力不足,资产负债表整体恶化。

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关注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有利于从供给方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片面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产出和供给因素的覆辙。

标题:盛松成:利率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融资规模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