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2字,读完约3分钟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7日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但发展绿色经济的决心不可动摇。政府、企业和其他各级应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天,成思危出席了柏林贝塔斯曼基金会主办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唤醒中国绿色经济”论坛活动,并担任主旨发言人。他告诉记者,绿色经济的核心是建立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社会形态。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发展绿色经济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坚持绿色经济的大方向,改变生产方式,但具体措施需要新思维和新调整。
成思危说,绿色经济本身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低碳经济,主要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二是循环经济,注重提高能源效率;第三是生态经济,主要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
“发展绿色经济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不同层面的协调努力。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层面共同推进。”
首先是政治层面。各国政府在节能减排中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责任。历史上,中国的累计排放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0%左右。从人均角度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尽管发展中的中国也面临碳排放问题,但中国已承诺降低排放强度,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
二是经济层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财税政策,新能源的生产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因此对进入电网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对火电企业要征收碳税以反映其环境损失,这些税要用于支持新能源的发展。第二,货币政策,国家应该给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区别信贷政策。三是搭建金融平台,让绿色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第四,建立和完善碳市场,通过碳交易保持企业减排压力和创新能力。第五,风险投资。“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新能源的应用,我们最终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而风险资本可以有力地支持创新和技术产业化。”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经济学家特别强调。
成思危说,发展绿色经济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概念。绿色经济不仅是一种工业模式,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零开始,节约一千瓦时电和一公升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理念,融入环保和低碳生活。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成思危说,目前,中国绿色产业与德国等西方国家既有合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和竞争。然而,我们应该警惕,绿色经济不能被视为政治谈判的筹码。各国应在了解国情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相互理解和妥协,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标题:专访成思危:发展绿色经济应多管齐下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