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生活中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到了退休年龄,却发现不工作就不能退休!
有时这种风险即使是富有的高管也无法避免。去年5.27的股市崩盘导致许多亿万富翁一夜暴富。今年,这场可怕的龙卷风已经席卷了国有企业的高管...
收购风暴
3月14日,中海和中信都宣布中海将收购中信的房地产业务。此次收购的初始成本为310亿元人民币,涉及中信在中国内地25个城市约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一二线城市。作为此次交易的部分对价,中海集团将其资产组合转让给中信证券。收购完成后,中信将持有中国海外10%的股份,成为中国海运的第二大股东。
据中海地产董事长郝建民在年报中称,中信尚未达到最终交付时间,希望在5月和6月完成交付。不过,收购的具体过程已经咨询了邦业,中信相关负责人没有透露。
按照流程,这件事还没有最终结束,但是员工们已经无法再拖延了。
据小道消息称,此次整合只给中信员工三条路可走:离开公司、加入中海、转岗到中信其他业务部门。
3月23日,中信员工给中信集团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自收购公告发布以来,中信集团一直没有给房地产员工一个明确、适当的安置方案,这让员工感到焦虑。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央企业给出的解释,也不是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
不过,据公开消息,中信地产深圳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中信地产总部发布的政策是为离开公司支付薪酬,为加入中海集团支付薪酬。还有其他的补偿政策,待遇也不错。薪酬政策已在中信地产进行了公示,其一般原则与行业惯例一致。它是根据级别、工资和工作年限确定的,尚未最终实施。
两家公司的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人员整合的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员工有这样的顾虑是有原因的。
例如,当时中国海运和中国建筑合并时,据报道,中国建筑的大量雇员离职,其中一些人被调到中国海运工作,最终由于各种原因离职。
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曾、陈同时离开。气候中海副总裁兼营销公司董事长曲永海、中海鸿洋总裁助理范怡婷、执行董事郭勇、阚洪波也相继离开。中国建设地产董事长陈毅带领团队加入中海集团。
收购对双方都有利
然而,业内人士普遍预测,收购中信和中海将对两家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科利尔国际研究咨询部主任陈厚乔认为,过去很多公司没有形成优势资源,业务范围过于分散。进入白银时代(房地产数据库),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收购扩大本地板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就中海地产而言,据中海地产年报显示,2015年,中海地产在中国内地32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拥有约4144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今年1月,中信集团收购了山东济南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和新地块,中海集团的土地储备达到7000万平方米,为扩大销售规模奠定了基础。
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土地价格高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收购获得大量高质量地块更为有效。
对中信而言,让中海接受房地产业务相当于剥离弱势资产,壮大强势资源,更好地发展,这也可能是央企改革的趋势之一。
中信+中海有曲折
然而,这次收购有许多波折。
据多家媒体报道,根据M&A协议,此次收购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是2016年12月31日,但中信目标集团的财务结算于4月30日结束。从5月1日起,中信原有的所有项目都由中国海运正式管理,这意味着收购的速度加快了。
加速收购将导致一系列问题。据中信泰富在上海的高级官员称,在中海宣布收购中信后,中海财务进入中信,并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中信泰富的销售。中国海运曾在中信不知道和不同意的情况下停止出售该项目,这让中信深感不被尊重。
中国海运在数据提取方面也存在很多障碍。双方的要求不一致,收购过程受阻,许多细节需要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向中海香港收购团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核实,工作人员表示会收集问题,经过会议讨论后给予答复。截至发稿时,邦国地产尚未收到中海香港的任何回应。
标题:地产人的中年危机:快熬到退休了 公司却被人收了!优房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