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1字,读完约6分钟
遭遇“天花板”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天花板下的大中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也在经受着“城市病”的巨大考验。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的防治力度。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诗祥在两会上透露,到明年年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CPPCC将迁至行政分中心。为了缓解大城市的疾病,搬迁“中心”可能是开始。
资源过度集中是城市疾病的驱动力
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当城市化率在30%-50%之间时,“城市病”处于主导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50%-70%时,“城市病”可能会剧烈爆发。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有6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20多个城市人口超过400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伟预测,中国正进入一个“城市病”高发时期,当务之急是解决症结,及时制定政策。
“不加控制的城市疾病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从而导致城市竞争力的丧失,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胡伟说道。他举运输为例。美国人单程上班平均花费25.1分钟,而纽约的时间最高,为34.6分钟。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为1.32小时,平均单程约为40分钟,上海的平均单程约为35分钟或更长。
在胡伟看来,虽然城市疾病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中国城市发展的过度失衡使得城市疾病问题尤为突出。
“这不仅体现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上,还体现在同一城市内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上,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胡伟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城市环境政府所在的中心地区。这就是问题的原因。
严格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集中程度的加深,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在土地规模结构中,建设用地比例过高,这是城市疾病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红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土地规模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建设用地规模过大。目前,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3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43.6%,而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建设用地比例仅为20%-30%。
建设用地结构也不合理。丁金红表示,上海工业用地的比例远高于许多国际大城市,但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用地的比例低于同类大城市。此外,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党的十三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提高节地标准,坚持最严格的节地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傅惠民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并要求建设用地尽量少用,提高土地质量。
傅惠民表示,为缓解城市疾病问题,新建设用地规模应逐年缩小,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新用地规模应得到控制;东部地区,特别是中央明确要优化发展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率先降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主要是盘活存量,挖掘内涵潜力。
同时,对于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土地资源环境超负荷的城市,可以加快永久性发展边界的划定,形成空的硬约束,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串联和卫星城市发展。
一些代表还呼吁在“十三五”期间调整大、中、小城市的土地供应比例和结构。在控制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前提下,更加严格,甚至冻结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土地供应增量,重点是中小城市建设的有限建设用地指标。
彻底改变“大蛋糕”模式
除了控制土地使用的“硬约束”之外,城市规划理念的改变和公共资源布局的调整被认为是缓解“城市病”的长期解决办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舒高在CPPCC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预防“城市病”,就必须努力构建城市发展的新结构,彻底改变过去“铺大蛋糕”的模式。
舒高表示,未来的大城市不应是连片的城区,而是由主城区、卫星城和邻近村镇组成的综合体。为了保证城市的生活水平,应根据主城区的基本设置标准,在主城区周围建设一系列卫星城;卫星城相对独立,独立于主城区,并有自己独立的生产活动。大多数人不需要每天往返于主城区和卫星城之间。
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有必要逐步修复被“铺大蛋糕”模式破坏的城市生态系统。高伟表示,要调整交通规划,提高交通效率,减少道路占用;仅出于美观目的种植的树木、花卉和植物应减少,铺设的道路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便为自然植被的生长腾出空间。
在胡伟看来,解决城市疾病的关键之一是调整当前公共资源的布局,包括将政治和行政中心与社会经济中心适当分开。他在提交给CPPCC大会的提案中建议,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可能将各级政府的行政中心转移到农村,适当拆分、分散和转移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组织。同时,他建议新公共产品的投资应该向中小城市倾斜,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投资比例甚至应该有一个上限。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资本积累能力本来就很强。国家非常有限的公共资源投资,特别是民生投资,不应该太倾向于这些地方。”胡伟表示,大、中、小城市公共产品增量投资比例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调整;在大都市区内,新的公共资源应主要分布在郊区和周边的小城市和新城镇。
如果您需要捐助、商务谈判和机构合作,请拨打优秀客人热线13817941936
标题:特大城市遭遇"城市病"大考 资源过度集中是推手优房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