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6字,读完约10分钟

12月9日举行了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 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气象工作者,陈金水、陆其峰、孙立代表10多万气象工作者在会上发言。 你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吗? 快点和本篇一起尝尝气象人的风采吧!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点击视频认识三个优秀的代表

叙述者:陈金水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金水摄影:李子硕

我叫陈金水。 我今年86岁。 作为退休多年的气象“退役军人”,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是我的荣幸和高兴。

△陈金水和妻子在安多气象站的来源:网络

从1956年开始,我进入了西藏区。 从藏南转战藏北,整整25年。 又苦战西藏东昌都,干了五年。 三上高原,重战昌都,又三年。

——这是在南方水乡长大的我,从22岁到61岁在西藏雪域高原旅行了33年。 1934年,我出生于浙江临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气象学校时,应党的号召提交了在西藏就职的血书。 在藏北的安多,我们设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载人气象站,填补了世界气象史的空白。 在双湖无人区进行“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考察”,探索世界气象科学高峰道路的昌都,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对所有站进行了综合技术改造。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我一生就像“门卫”,安多是西藏的北大门,昌都是西藏的东门。

我一生就像“石头”,禁止生命区域气象事业的铺路石,自我生命质量检查的试金石。

△江泽民、李鹏会见陈金水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

刚进入西藏时,在西藏和平叛乱时期,气象站经常成为叛军攻击的目标。 我拿着笔,背着枪,腰上挂着手榴弹,和战友们一次次地和叛军战斗,最长的一次战斗重复了74天。 贵重的西藏地区气象数据,甚至同事以生命换取。 平反后,我作为西藏干部代表来到北京,受到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待,他们鼓励“西藏需要人去,要繁荣西藏富强地建设”。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1965年10月,在海拔4802米的地方建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气象站”的安多气象站。 这里是哪里? 刮风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就饱不了。 零下27度的晚上,我的背疼,翻身一看,被子和床铺都结冰了。 在常年被白雪复盖的地方进行气象观测,我们克服了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困难。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喝水打井。 梯子的一楼挖着水泥般坚硬的冻土层,我们手里不知道有多少血泡,不知道拉了水桶的绳子断了多少根,身体也失去过意识。 经过61天的艰苦劳动,井里涌出了甜泉。 后来这口井被称为“金井”。 直到现在,大家都在吃这口井。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陈金水给青少年科普气象知识

不得不说恶劣的自然环境经常使我们面临死亡威胁。 但是,没有人认为西藏自治区的第一个“百组没错”。 我出生在这里。 从1976年到1977年,我连续188组记录了数万个数据,没有错。 为青藏铁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数据。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党中央授予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别人说我“无耻”,我觉得“惭愧”。 因为在基础的苦难气象台站,保护一生,结束一生的“老兵们”真的很多。 我只是一个人,所以推心置腹地说,深深感谢党的关怀和温暖。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我在战斗中入党,在党旗下说:“把一切献给党! ’我发誓。 只要生命还在,战斗就不会停止。 退休后,我的退伍军人“不在一线,但全天候在线”:担任讲师团长20多年,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当传达气象科普知识的政府和平民之间的桥梁,推进民生问题的处理。 我的信念不变——心灵的天平,永远倾向于祖国的需要! 祖国的需要,是我的选择!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现在,从“西藏气象”来看,我的“大国气象”在70年里蓬勃发展,是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大变化!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祝福祖国,更好!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叙述者:陆其峰

△年全国创新竞争奖获得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陆其峰摄影:李子硕

我很荣幸能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陆其峰代表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发言。

今年是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也是我国卫星气象事业50周年。 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提出“必须做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一些代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反复自主创新,风雨兼程50年,终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三个极轨道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或组织)之一,在国产民用卫星中应用最好,定量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我国气象卫星的轨道布局图

50年奋斗前进,17颗星星飞入太空,风云卫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负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气象全世界的监视、全世界的预报、全世界的服务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在气象预报员的事业平台上,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中,在气候预测业务中,风云卫星资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在海洋、农业、生态环境等近100个行业,在一百个国家的要点科研项目中,有风云卫星数据产品的身影。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国际客户关于风云卫星服务的要求,风云卫星已经应用于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即使是非洲的热带气旋,也是首次由该“天眼”进行监视服务。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事业中的陆其峰

我有幸深入参与了气象卫星的研究开发这一伟大事业,开展了一些首次研究。

气象卫星仪器在运行中出现频率漂移、非线性响应和轨道衰减,对仪器设计参数产生观测偏差。 如何正确订正是世界的难题。 我们队国际上首次开发了微波设备轨道参数优化模型,系统处理了风云卫星大气探测设备的偏差纠正问题,成果被用于欧美同类设备。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另外,风云3号卫星数据首次应用于世界最先进的预报模型,提高了他们的世界预报准确率,向国际同行说明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

为了这些创新工作,我被授予了第一届全国创新先奖状、世界气象组织维萨拉奖,被选为国家“万人计划”的领导人。 这些荣誉总是鞭策我,牢记初衷,记住使命,勇敢地攀登高峰,为推动我国气象科技进步贡献一生的力量。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陆其峰

风云卫星只是新中国气象事业70年的许多辉煌成就之一。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科技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业务。 例如,基于自主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包括世界、地区、集合和专业模式在内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气候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建立了位居国际前列的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如大网,覆盖了神州地-空-天。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的宝物”,强调“关键核心技术不来、买不到、买不到”。

今天,中国卫星气象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和未来的十字路口,作为“追星”科技工作者,我自觉实践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反复自主创新,攻关核心技术,忠于党,成为忠于气象事业的“卫星”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叙述者:孙立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预测减灾科科长孙立摄影:李子硕

我是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的孙立。

今年,在中国气象局的推荐下,我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待。 这是党和人民给气象员的荣誉,也是给基础气象工作者的荣誉!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孙立

在我国地方气象台站中,多个是困难站。 三沙气象台是位于中国最南端的困难气象台站。

1957年夏天,在距离海南岛330公里以上的西沙永兴岛,迎来了汪海泳等6名气象运营商。 气象部门成为驻三沙的第一个政府部门。

那时,补给船三个月就可以到达岛上一次。 岛上连淡水都供应紧张,住着临时小屋。 奋斗13天,建设标准化观测场,7月1日8点正确提交了我国在三沙的第一份气象观测报告!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20世纪80年代,三沙的从业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气象工作者越来越肩负着保护祖国碧蓝海疆的重任。 那时,我父亲在永兴岛从事气象事业,我出生的时候没能见面。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因此,高考报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也来到了父亲就职的三沙!

2009年8月,台风“天鹅”过去,刚大学毕业的我第一次坐船去了永兴岛。 一开始我非常兴奋。 但是,随着海上风浪的推进,我的胃也跟着波浪滚动,累得睡着了,醒来吐了! 当时我也打过退堂鼓,为了祖国南疆云测天的责任给了我很大的勇气,让我下车好几次,至今在岛上守了10年。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年,南沙群岛永暑礁、碧礁、美济礁气象站正式启用,填补了南沙观测的空白。 这些岛礁位于离海南岛约1000公里的汪洋上。 尽管有习性晕船,我还是申请了给第一个岛的信! 最朴素的想法是这些岛屿的气象数据对判断灾害天气极为重要。 我十年前下定决心再保护一次南海气象站!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三沙的痛苦不仅在于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台风多的恶劣环境,也在于寂寞。 驻扎多年,很多人患了沉默的“小岛综合症”,回到城市后,忘了怎么过马路。 今年4月,妈妈做了手术。 有重要的保障任务,我没能回去陪同。 其实,这种痛苦,大部分困难站的气象人员都深深体会到了。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南海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 变幻的天气对国内外来往船只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半径1000海里的三沙气象海洋广播电台的开通,经过南海的船可以收到我们的天气预报和警告。 今年7月11日,据正确预报,载有32人的南海遇难渔船实现了零死伤。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监测南海风云变化,探索南海季风,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气象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孙立正在调整永兴岛的观测设备

我是全国十多万气象人的一员,也是气象部门千万基层公务员的普通一员。 做气象监视预报警报服务是我们的初衷和使命! 62年,在党的领导下,三沙气象事业发展迅速! 我们继承老一代三沙气象人的精神,打造忠诚、清洁、负责的基础公务员,为我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重新确立新的工作!

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结束—

中国气象新闻社制

评论:段铭书

图片来源:提供给本人或中国气象新闻社的资料图,除非显示了来源图片

视频拍摄,剪辑:李子硕

原标题:“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3名气象人这么说……”

标题:要闻: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上,三位气象人这样说……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