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33字,读完约15分钟

10月中旬,前后两起自杀事件进入公众视野。

一个是研究三个学生,一个是学校党委书记,两者没有交往,但死在神圣的象牙塔里。

在校园逗留的第七年也应该是最后一年,但那个研究三年级学生在微博上留下了遗言,选择了在晚秋的某个凌晨离开这个世界。

网民发表评论说:“这不是一个例子,这是全国大部分研究生的现状。”

人气: 43年,104倍

从1977年重新开始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1978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仅为1.07万人,每年达到111.4万人,是原来的104倍。

而且,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呈正相关的是持续高涨的“读研热”。

200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79.7万人,17年后的现在,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研究生报考和招聘人数的上升表明我国现在进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

但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并不仅仅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目标。

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中国学术研究的迅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诉求等现实问题值得更多考虑。

到目前为止,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的实际毕业生人数总是低于预期毕业生人数,同时两者的差距很大。

根据年度研究招募报告,2003年,当年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人数为11.1万人,预计近15%的研究生未能按期毕业。

到了2010年,研究生预计当年毕业生人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人数为60.4万人,20 %以上的研究生将推迟毕业。

具体来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延毕业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差距很大。

从2003年到2003年,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很小。

2003年硕士预期毕业生人数9.6万人,实际毕业生人数9.2万人,延毕业率约4%; 硕士毕业生人数为60.4万人,实际毕业生人数为54.3万人,预计延毕业率将上升到接近10%。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与硕士相比,博士延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很大。

2003年博士研究生的延毕业率约为46.5%,年延毕业率达到64%,证明了6成以上的博士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

正常的研究结束后成为躺在研究生面前的大山,能跨过大山的人越来越少,延期毕业成为常态。

一系列节节上升的数据背后,实际上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徘徊。

他们积极或被动地参加了这场压力比赛,但外人看起来很开朗的高学历群体很多人成了围困中的人。

他们开始后悔学习,自我麻醉,在无尽的绝望中选择自杀。

绝望:屡见不鲜的自杀情报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每10万人自杀死亡率为4.22/10万人,农村每10万人自杀死亡率为7.19/10万人。

其中,中国城市地区的自杀率为25-29岁左右的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中3.16人,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最高的。

我们还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生自杀数据,但根据我国规定的正常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年龄大多集中在25-29岁。

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研究小组也对26个国家的227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研究生的整体抑郁和焦虑程度远远高于普通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6倍。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以研究生群体为代表的青年群体逐渐提高青年群体的自杀率和抑郁率。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关于大学研究生自杀的信息报道,自杀的原因也多与“剥削领导人”、“遭遇性入侵”、“论文答辩不通”等有关。

在当时引起舆论的“518中南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中,自杀的学生哥哥在弟弟去世前在网上留下了5千字的遗书,论文答辩被领导困扰无法通过,声称自杀了。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今年8月17日,浙江大学博士生自称王某蕾的母亲微博暴露了浙江大学教授戴某,两年前多次性骚扰自己女儿王某蕾后,王某蕾忍不住跳楼自杀。

据说正好一周前,大连理工的一个研究三年级学生在微博上留下了遗言,没能完成实验和导师要求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室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青壮年的研究生经常结束生命告别压力,除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外部干扰,研究生在学校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稻草。

紧张:导学关系的异化

我国研究生教育通常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其中以全日制研究生为主。 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学习,几乎接近本科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本科生和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导师的责任制。

除了日常课程要求外,研究生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科研任务。 因此,指导关系也成为影响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

指导关系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加课题研究,写学位颓废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学问,学习作为人形成的教育关系。

很明显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研究生读书生涯是否顺利,甚至可以说导师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是,任何关系都有多阶段快速发展的状况,有积极缓和的导学关系,同样也有负面和对抗的导学关系,但如果后者出现,对指导者和学生来说不是好事。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徐水晶等人在研究导学关系的过程中,整理了一系列“导师以研究生为劳动力工具”的例子。

例如2009年10月,北大教授意外死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手术室。 根据之后的调查,负责的医生是帮助指导者“打工”的北大医学院的研究生,他们没有医生资格。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年,南邮一研究生院在校园内坠楼身亡,死因也指领导人的“压榨”。 这包括征收学生的交通补助金,要求学生缴纳实习工资等。

在最近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中,从我们可以知道的消息中,似乎没有感觉到导师对学生的过度剥削,悲剧还在发生,这依然与导师之间没有充分的信息表达有关。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指导关系在实际考察中并不简单。 因为领导和学生都是维持或破裂这种关系的主要因素。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梁社红等结合多年的个案研究临床经验和26位导师访谈资料,根据导学关系烦恼的原因,总结了导学关系烦恼3种、8种常见类型。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其中,前两种都是导师或学生单一要素主导的异化状况。

领导对导学关系的异化首先与领导个人的性格能力密切相关。

有些领导兼任很多职务,手里有很多重大项目,需要为研究生工作。 在好的情况下,领导的项目进展顺利,学生也受到了充分的训练,在领导的诱惑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但是,坏情况也时有发生,领导无视学生的支付,擅自侵占学生的劳动成果,把所谓的学生变成自己的个人无偿劳动力。 这种情况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失败了,往往无法弥补失败。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另外,领导集中在自己或者自己的佛系,没有自己的研究生做项目,不关心他的个人迅速发展,日常也不积极联系学生。

这种情况往往会困扰研究生,对有上进心的学生泼冷水,导师自己不指导,自己想拿主意去做,不知道能不能联系到其他导师,研究生在这样的纠结中陷入了很大的自我怀疑,消极的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除了导师的影响,研究生本身也可能成为影响导学关系的决策性因素。

有个学生按照达里流加入了研究生大军,但本身对学术研究没有很大的热情,也积极应对研究生课程,所以很早就开始了校外实习,最后只是为了获得研究生学位。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因此,这样的学生,如果遇到同一个佛系的领导人,就可以很安全地毕业。 但是,如果研究学术,遇到有很多课题的指导者,指导者就无法安排时间,甚至与学生都联系不上。 导学关系自然会异化。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一个研究生因为改变了新的环境,跟不上研究生的课程,无法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自身表现出很大的不快,心理负担能力差,产生了消极的避世心理,出现了抑郁的病情,指导关系无法正常维持。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当然,破裂的导学关系大多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到来自导师和学生的复合影响。

其中,研究生与学生一起进行虚假申报和论文伪造等不正当行为,存在着某种不正当的性关系……这是整个学术圈的不正当之风,对学术界的生态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一句话,在具体讨论现在的导学关系的异化方面,实际上是不同的,但导师和研究生可以排列这个关系天平的两端,对这种关系的异化进行说明。

重压:一堆科研论文

如果说导学关系的随机性太强,个人因素更浓,那么科研和论文的要求是整个研究生群体普遍面临的山。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大学共同开展的“全国毕业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项目的结果,学术硕士中,84.99%的人有科研参加经验,专业硕士76.05%,博士中9成以上参加数量不同的科研项目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另外,不同学科研究生参加科研的经验也不同。

学术硕士中,农学参与科研项目的比例最高,达到98%,人文学科最低,近一半从未参与过科研项目。

博士群体中,农学参加科研项目的比例依然最高,达到95.55%,历史学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比例最低,为64.84%。

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差异证明了学术硕士和博士是学术研究的第一科研力量。

其中,与人文社科相比,理工科更倾向于把参与科研项目作为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方法。

除了科研项目,论文其实是研究生的最大敌人。

在迄今为止的研究生教育中,硕博面临着“大论文+小论文”的要求。

大论文实际上是研究生毕业的学位论文,小论文是读研期间刊登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说是研究生读研的最优先事项,但能否正常毕业的最优先事项不仅如此。

大致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的难度是专业硕士<即学术硕士<博士,具体来说,根据培养方法不同,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面临的山各不相同。

学术硕士的学制大多是3年,博士也基本变更为4年,但专业硕士的学制依然以2年为中心。

相比之下,无视研究生第一学年的课程压力,专业硕士在第二学年受到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双重压迫,时间更紧迫。

比起时间上有点不给力的专业硕士,学修和博士面临着更严格的学术审查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对学生要求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东西,但博士在此基础上,必须对某个行业有足够的突破性、创新性。

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会比人文社科学生更难满足要求。

因为理工科学生除了研究生自己的研究能力外,还依赖实验器材、合作对象等外在条件。 大连理工选择自杀的研究3年级学生在遗言中哭诉“以实验设备的三分之一的概率无法正常工作”、“被告知数据毫无意义”等。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如果学位论文是躺在整个研究生小组面前的活火山,就可以预见什么时候会爆炸。

学术论文是神秘的死火山,根据培养方法、大学、学科在研究生中形态不同。

学术杂志是接受同行评审的期刊,展示了某研究行业的成果,发挥了公示的作用,形式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复印件、书评等形式的复印件为主。

年国家信息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杂志名单以来,中国学术杂志发表规范开始逐渐迅速发展。

在国内根据期刊的质量把学术杂志分为普刊(普通期刊)和核心(核心期刊),但对论文质量要求不高的期刊被戏称为“水刊”。

核心期刊通常是某学科最权威的高质量期刊。

目前国内外比较核心期刊有国内北大核心、cssci、海外sci、ei、a&等赞同度高的筛选系统。 hci等。

学术杂志的出版环境迅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大学也对研究生发行学术论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与理工科相比,人文社会科系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很大。

理工科学生除了国内的期刊外,还可以在海外发表期刊,因此sci、ei等选拔体系要求很高,但相应地提供给理工科学生的选择也在增加。

文科学生在论文发表中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很难在海外发表论文,但在国内发表论文的是万马千军过独木桥。

以人类社会科系博士研究生投要点的《c刊》为例,国内很多大学为了进入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编辑数在2篇以上。

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听到“取消博士毕业必须发表两份c刊的硬性要求”的呼声,但不改变真正的浪花,发表c刊依然是研究生“皱眉”的大事。

像c刊这样的核心期刊总是供不应求。

最新数据显示,c刊及其扩展版收录了782种期刊。 每个期刊都是月刊,每个期刊发行20篇复印件的话,一年会发表将近19万篇论文。

但是,年研究生仅招生就招募了111.4万人,包括在校期间和完成的研究生,以及也参加职称评定的大学老师,c刊显然是杯水车薪。

要求发表核心期刊是为了更正确地判断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但很多大学不会根据自己和研究生的情况盲目地消减,也不会一律决定尺寸,因此会导致论文伪造、以天价购买论文等恶性学术竞争

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一小时,《唯核心期刊论》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毒瘤。

最近,清华大学、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所相继取消了“两个c”的要求,看起来缓解了研究生的压力,但没怎么笑。

“内卷”一词也被学术圈广泛采用,现在学术界的竞争虽然激烈,但被用于表现无效的恶性循环。

就像有人笑的那样,“你上了清华北大研究生,还敢不发表论文吗?”?

确实,我在国内顶尖的大学学习和工作科学研究。 你受到来自周围的压力,可能比所谓的硬性规则大得多。

40多年的风雨,一点不治之症已经扎根于整个中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但这也并不是因为出了一点小骚动的规定就消失了。

出局:不堪重负的研究生

我国现在的研究生在校人数预计大致在300万人左右,虽然规模看起来庞大,但依然不到总人口的1%。

接触这种人类知识天花板的人,不仅需要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压力,还需要受到整个社会的凝视。

"只有研究生,第一学历是最重要的. "

"没有那个能力读什么,脑子都转不过来. "

"只做学术没什么用,在纸上谈兵. "

“谁的压力都不大,别那么倔强”……。

在这个被嘲笑为悲伤而抑制云的时代,谁承受不了压力,谁是胆小鬼,谁是凡人的自我妨碍。

但是,正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困难,研究生团体应该保持沉默吗? 谁决定的?

无论是专心学习的人,还是推进内卷化社会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表达悲伤和重压的权利。

这种表现,如果不传达虚假的伤疤模因,就没有大问题。

研究生们在社会、学校、领导、同事以及后浪的倾斜下,其实一直在进行深刻的自我规律训练。

哪个茧不能变成蝴蝶,有可能被淘汰。 这样的出局可能是生命意义上的出局。

—结束—

参考资料:

[1]林伟连、吴克像.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设要强调“导学关系”[j] .学位和研究生教育,2003(05):26-28。

[2]陈洪捷、李澄锋、沈文钦、高耀、李敏.研究生如何评价导师和大学? ——年全国毕业研究生调查结果解体[j] .研究生教育研究,( 02):35-42。

[3]梁社红、刘艳、朱婉儿、祝一虹.导学关系烦恼类型分析与对策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05):50-54。

[4]徐水晶,龙模.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问题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 05):80-87

[5]《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6]《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7] news.163/20/0817/19/fk8ln2AQ 001899 o

Baike.Baidu/ITEM/518中南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17606999? fr=aladdin

new.QQ/CMSN/0402/0402008848? 电脑

Baike.Baidu/ITEM /学术杂志/2527887? fr=aladdin

标题:要闻:在中国,研究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