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7字,读完约7分钟

一年来,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情况。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美国重返亚洲的坚定外交战略,中国周边的外交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在此背景下,《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马振刚,请他分享中国周边外交一年来的成就、挑战和困难,同时展望明年国际外交舞台的新动向。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日报:回顾即将到来的2012年,中国外交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马振刚:我认为中国今年的外交相当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坚定不移地处理与有关邻国的领土争端。中国对黄岩岛和钓鱼岛争端的处理清楚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这些地区的主权。第二,我们妥善处理了与大国的关系。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的选举年总是给中美关系带来各种影响。今年,尽管两党候选人在竞选活动中多次涉及中国,但总体而言,今年中美关系进展相对顺利。双边关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是双方领导人举行了多次会晤,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中美之间的各种磋商机制运行正常,尤其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了第四次对话,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努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这对中美关系的长期发展是个好兆头。习近平年初访美极大地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稳定。中俄关系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中俄战略对话与合作富有成效。与欧洲的关系也相对平稳,尤其是与德国。中国支持欧洲国家共同努力解决欧债危机,并做出了切实努力。因此,中国今年的外交相当成功。 日报: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你认为有什么遗憾或不足之处吗? 马振刚:今年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周边环境比过去更加复杂。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用“恶化”这个词。今年最突出的两个事件是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和与菲律宾的黄岩岛问题。此外,美国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中国周边的局势更加复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今年没有出现,只是在新形势下引起了新的关注。这两个问题有历史根源。受国内因素的影响和美国重返亚太的鼓励,有关国家表现出更加强硬的态度。这使我们在处理领土争端时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 当然,由于争端的影响,我们与日本和菲律宾的关系变得困难,它们之间的公众舆论基础变得更弱,双边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变得更强。与日本的贸易关系,除了民间关系恶化外,也受到许多影响。这不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日报:你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在未来如何能够被打破,目前的僵局如何能够得到缓解? 马振刚:彻底解决领土争端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因素,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目前,更现实的做法是逐步缓和紧张局势,通过双方谈判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例如,日本产生的新领导人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吗?日本新首相的上台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取决于形势的发展。这涉及到日本。我们能不能从中日关系和日本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战略高度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要坚持自己的主权立场,考虑各种客观条件。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双方应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双边关系持续恶化。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明年甚至未来几年都很难彻底解决钓鱼岛和南海问题。 中国不想制造大问题,也不想采取激烈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尽管有关各方非常激烈,但他们没有能力通过武力或胁迫来解决问题。就连美国目前也不准备站在这些国家一边与中国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局势仍有缓和的可能。 日报:结合今年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频繁的背景,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现在的综合实力很强,应该改变过去“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马振刚: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一既定政策不会改变,因为在“保持低调、保持低调”之后,还有另一句话“有所作为”。这是一套政策。此外,“保持低调和保持低调”并不是西方人所解释的。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一旦强大起来,它就准备好做一件大事。韬光养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是指导现实和长远的哲学思想,是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的政策。换句话说,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采取低调、谨慎和谦虚的态度。即使中国将来真的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地处理国际关系,而应该平等地对待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这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理念。 “隐藏你的时间”主要是对处理问题采取谦虚、平和、友好的态度。这不会仅仅因为中国当前的形势发生变化而改变。“隐藏时间”和“做某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低调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多年来,我们已经表达了我们在国际问题上应该表达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的,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在涉及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这与保持低调并不矛盾。 美国的“重返亚洲”取得了有限的成果 日报:在你看来,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是针对中国的吗? 马振刚:美国一直强调,它不是针对中国的,美国领导人也一再强调,他们希望看到中国崛起,希望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从美国的实际行动和一些言论来看,“平衡”中国的意图相当明显。无论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还是从美国的实际利益来分析,特别是中国自身的能源,美国都无法遏制中国。目前,中美两国的许多利益相互交融,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恐怕即使美国经济有许多困难,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在一些美国人中间仍然有很好的市场。美国还有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那就是霸权思想。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增强,一些人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力量对比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也是客观事实。 一方面,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例如,在国际问题上依靠中国的力量,但同时,它担心中国的发展影响会给它造成损失。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用“遏制”和“预防”来描述美国对华战略。美国不仅需要与中国合作发展自己的利益,还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影响自己的利益。这种复杂的心态导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和两面性,这将成为我们今后需要正视的客观现象。 实力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心态的变化,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中国的发展,世界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需要一种新的、更正确的中国观,以便更客观、更理性地对待中国。对中国来说,它需要一个更清晰的“世界观”,即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的发展既不能有霸权意识形态,也不能像美国那样傲慢,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思想和传统。此外,中国人民需要客观地看待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虽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二大,但我们实际上不是世界第二大国家。本质上,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发展中国家”与十年或二十年前的标准不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发达国家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标题:马振岗:世界需要新的中国观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