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0字,读完约7分钟
12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12上海金融创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阳发表了演讲。
影子银行代表了金融发展的未来方向。原因如下:第一,它是量身定做的;其次,它高度依赖信息产业。众所周知,货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诞生的,影子银行可能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敏感的金融历史学家发现了一个现实的方法来消除影子银行发展中的资金。
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祝贺2012年上海金融创新奖。我是来和你分享一些观点的。
刚才,黄海洲(编者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战略家兼总经理)谈到了当局的许多创新。我今天不会谈论这个,但是我想我应该和你分享一些最近的变化。众所周知,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社论注:gdp增长率)已经确定,尽管这一经济增长率尚未公布。
这个经济增长率的确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是很有争议的。在辩论结束时,国务院的一位领导人说,“我将向你们解释为什么经济增长率是这样确定的。”他说,在2012年,我们的调查失业率约为5%,各种情况表明,5%的调查失业率是一个使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而不恶化社会问题的失业率。要保持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什么百分比(编者按:未公布的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我想那些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的整体政策和经济增长的人应该知道,我们从以增长为主转变为以就业为主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我们才能真正把它付诸实践。另外,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如果增长优先,贷款必须是“铁公基”;如果就业优先,贷款肯定会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就业池”。我们渴望看到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变化,这应该说是2013年最大的创新。
今天,我的话题是“影子银行”,这也是一件大事,因为最近有一些讨论。此外,一些人预测,中国的金融风险将来可能会与此相关。大家都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讨论金融问题时,说要保持“底线”,即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是很不寻常的。事实上,这背后的潜台词与“影子银行”有关。因为现在许多分析表明,影子银行系统可能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因素,而本地融资平台是引发地区风险的一个来源。当中央委员会说要保持这两条底线时,它是在谈论这些问题。
我的标题用了以下几个词:创新的源泉、风险的源泉和监管的重点。所有风险都源于创新。我把创新、风险和监管放在一起,只是为了从一开始就强调这个问题是高度复杂和多样化的,决不能只说一面。由于有些舆论只说一面,这是绝对错误的。在这个题目下,我想分四个层次来讨论。
去年,全球影子银行规模达到67万亿美元
这家受到所有人批评的影子银行,在从危机中略微复苏后,又重新发展起来,这表明这可能是一条规则和一个方向。
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仅从提高透明度、严格机构登记、预留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和确定中央交易对手等方面对影子银行系统提出监管要求,但没有一项得到实施。我们意识到,这项法案实际上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谈谈一些基本问题,并给出一些数据,那就是,为什么影子银行会吸引注意力?
当然,首先,因为它很大,我们给出了一些数字:根据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编者按: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简称fsb)对25个国家的统计,在2002年(影子银行),它只有27万亿美元,2007年是60万亿美元,2008年略有下降,但在经济稍微稳定后,2011年上升到67万亿美元,预计在2012年,我们衍生品和影子银行都是外部和内部的,但这种人人都批评的影子银行在危机稍有恢复后又发展起来了。这表明这(影子银行的发展)可能是一个规则和方向。
让我们来看一个数量比率。2011年,这种影子银行的规模相当于25个辖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11%,非常大。就金融体系而言,影子银行体系产生的信贷占整个金融体系规模的25%至45%,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因此,我们不应该低估这么大的事情。
美国的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同步增长,有时影子银行比正规银行的发展系统更快。自金融危机以来,它的增长已经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增长。
影子银行除了规模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高杠杆,二是多元化、多变和不透明。如果我们保持简单,这些活动都是表外的,非组织的,非现场的,以及所有外部的。它们大多在监管之外旅行,这是其发展的基本特征。
出于某些原因,每个人都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影子银行是合乎逻辑的。在危机恢复的过程中,政策的选择是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说得多,做得少。这在发达国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应该说,从第一次g20峰会开始,大家都说要加强监管,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楼梯响了,但没人下来”。一项成就是美国2010年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规范了华尔街和消费者体系的改革。然而,这一历史上最严格的法案仅在提高透明度、严格注册机构、拨备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和确定中央交易对手等方面对影子银行系统提出了监管要求,但没有一项得到实施。对于这个议案,我翻译了一下,发现它并没有像媒体说的那样反映影子银行的很多问题;相反,我们意识到该法案实际上肯定了以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或者说肯定了这种发展趋势。因此,它也证实了自由化改革是美国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国际社会也做了很多事情。金融稳定委员会于2011年4月、9月和10月发布了三份报告,其中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确定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它使用了一个定性(影子银行)概念:正式银行系统之外的信贷中介实体或活动,或者简单地说,非银行信贷中介。二是监管的基本原则:七大问题,包括范围、程序、数据、信息、市场创新和变化趋势、监管套利和信息交换。第三是监督的标准方案,包括扫描、鉴定、评价等。特别提到,我们应该注意四个风险信号: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第四个问题是监管工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监管重点、监管强度、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和评估程序。最后一个是有针对性的监督。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表示愿意执行该计划。
2012年11月,即上个月,金融稳定委员会进一步发布了一份报告,这是一项政策建议。因此,它没有任何政策。当然,有些人说得更清楚。例如,如果它看起来像一家银行,行为像一家银行,它必须有类似的银行保护措施。我们应该关注货币市场基金、影子银行、证券化和回购。推荐的主要监管工具是杠杆管理和证券。
这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给出一个概念:it(影子银行)非常大,它的特点非常突出,各国对它的态度基本上都是让它发展。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扬谈影子银行:创新的源泉、风险的渊薮和监管重点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