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53字,读完约9分钟
握住“牛鼻子”
记者:临沧,这块神秘的土地,正站在对外开放的第一线,今天的临沧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临沧经济加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几年位居省市前列;民生改善、新家园行动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不断提高了临沧的幸福指数。临沧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规划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以下简称杨):纵向来看,近年来临沧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加快了发展步伐。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临沧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名,还是沿边八市的实力,欠发达地区仍然是临沧的基本市场状况。“不发达”的突出表现是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水平不够。因此,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临沧一切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意味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认识到临沧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没有工作就不富裕。作为一个农业大城市,要扩大经济总量,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临沧为了求变,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转型发展以农业为重点,跨越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的总体思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我们抓住经济总量的“牛鼻子”,连续三年对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投资到位资金、工业增加值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增长提出了“硬指标”,即“三百三考核”。全市化压力为动力,形成了以改革求发展的良好创业氛围。
临沧走出一条符合临沧实际、具有临沧特色的道路,提出要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中国对缅开放合作的先导区、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000061)、新能源和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为主要任务,着力提升和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矿业、纺织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六大产业”。
推进转型实践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临沧的一项重要任务。临沧将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以抓铁打石的顽强精神,努力向前迈进。
创造一辆“火车头”
记者:人们曾经对临沧“云S”的车牌号有过尴尬的认识——“S”是指蜿蜒的山路,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阻碍了临沧的发展,交通、农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滞后,也禁锢了临沧干部群众的发展视野。自2010年以来,临沧以每年投资10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气魄,发起了“打好基础”运动。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临沧有什么样的信心和决心来开展这个大建设?
杨:临沧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省一度是很低的。如何实现发展突破?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我们的发展速度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临沧与发达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临沧的出口驱动力几乎为零,人民的消费能力很弱。只有投资对gdp的贡献超过50%,这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要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改善民生,必须从投资入手。临沧经济只有抓住投资重点,“一步到位”,才能“活得完整”。
基于这一认识,在“三百”工程中,我们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将增加100亿元。近三年来,临沧的投资超过了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的总投资。
三年来,临沧凝聚人心,结合沿边开放建设桥头堡、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需要,千方百计创新投资理念,增加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上呈现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空规模前投资的带动下,临沧市交通、农田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启动,一批工业企业启动,一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心工程”实施,连续三年增加100亿元。政府偿还了八条(路段)二级公路,并使其通车。临沧在全省沿边开放中的区位优势在空之前就已经凸显,直接通向印度洋的立体国际通道的雏形已经出现;农田水利的大规模建设,为临沧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城市和农业弱城市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而巨额投资成为推动临沧经济加速发展的“火车头”。
努力成为“先锋”
记者:在桥头堡建设方面,临沧提出要争取创新优势,成为排头兵,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对缅开放合作的试点地区。作为先锋,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力量说话。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过程中,临沧如何才能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取得优势地位?
杨:工业化始终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
临沧要实现经济发展由农业型向工业型的转变,重点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工业强市,加快新型工业化。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临沧提出了稳定粮食、发展经济、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八项政策”。借鉴工业化生产和组织方式建设千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第一车间”。目前,临沧甘蔗和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居全省首位。市政府还与缅甸掸邦政府签署了一项合同,在海外建设一个面积超过300万亩的“北缅甸农业综合开发区”。
临沧在1000万亩“第一车间”的基础上,正在进行农业转型,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优势产业,以强大的资金注入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临沧已在三个边境县规划了三个年产26000吨的糖厂和两个年产3000吨左右的咖啡厂,先后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和大集团落户,并与一批国际大企业合作发展茶业。工业化和农业工业化相互作用,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食品工业。临沧正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集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转化。
加快新型工业化,我们认识到工业是推动临沧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600405)和第一引擎。在临沧的传统产业格局中,糖业一枝独秀,而矿业则率先推进新型工业化。临沧糖业启动了“第二次创业”,重点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海外种植面积、提高产能和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临沧卡蒙鞋业和深圳龙岗鞋业的进入为标志,东部纺织制造业已向临沧集群转移,大潮汹涌。深圳龙岗鞋业有望成为云南最大的纺织企业,弥补云南纺织行业的不足。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和林产品加工等建材产业。临沧正在建设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餐桌产业”和纺织林产品加工业的“家庭产业”为重点,以矿电结合和矿产品深加工为骨干,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和进出口贸易为新的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走出“快乐之路”
记者:幸福在哪里?临沧告诉你。走进临沧的神秘世界,从沿路沿河的村落到山上的堤坝,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特色的美丽别墅,给人一种来到别墅区的错觉;算上“幸福数字”,临沧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比上年增长1000元。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欠发达地区临沧的“幸福之路”?
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临沧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排在全省第13位。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使发展成果为全民所共享,“富民第一”是临沧市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深刻认识。
从人们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出发,临沧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也是临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起点”。
新家园行动计划以“和谐、和平、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为主要内容。“新家园行动计划”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拆房建城的过程,也是临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聚集人口、培育产业、聚集公共资源、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从长远来看,《新家园行动计划》是一场“新农村革命”,旨在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境,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这场“革命”将带来临沧农村经济社会形态的深刻演变,并由此产生深远影响。
“十二五”伊始,临沧提出“到2015年底,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翻一番以上”的“民生告白”,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我们以“增加就业、加强保障、调整结构、调整分配”为主要措施,探索了一套增加人民收入的“加减乘除”算法。
“增加”民生投资。临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财政公共服务范围,不断加大对新农村、交通、水利、中小学校舍等项目的财政支持。“减轻”农民的负担。临沧市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乘法”法的效果是突出的。临沧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产生神奇的“倍增效应”。去年,临沧农民从甘蔗、茶叶、冬菜和早菜、咖啡中人均增收395元,从畜牧业中人均增收161元,从以橡胶和核桃为主的林业中人均增收160元。农民成为临沧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临沧把产业跨越作为农民进城和居民就业的强大动力。我们率先在全省推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直接补贴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与此同时,临沧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纺织、加工和制造产业,从临沧卡蒙、深圳龙岗鞋业等龙头纺织企业进入开始,集群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空间。
标题:对话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