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6字,读完约6分钟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刚刚闭幕的十八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转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的改革是走向未来的主要途径。那么,中国如何推进转型和全面改革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中国正进入大转型的第三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大转型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请具体告诉我们中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转型和发展阶段。李佐军:我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大转型阶段。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转化的含义和分类。在我看来,转型是指制度或体制、发展方式或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转型可分为广义转型和狭义转型:广义转型是指包括制度或制度转型、发展模式或方式转型、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在内的全方位转型;狭义转型是指发展方式或模式的转变。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变换主要是指广义变换。从广义转型的角度来看,中国正进入第三次大转型阶段。第一次大转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变,这是根本社会制度的一次大转变。在这一伟大变革中,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建立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配套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推动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和中期,主要推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000061)流通体制改革。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让农民在城市定居。1984年后,在推进农村改革的同时,改革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城市,重点是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改革开始全方位推进。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改革在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和政府宏观调控改革等各个方面展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和法治化。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重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所有制结构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同时,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走上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客观地说,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仍在进行,只有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第三大转变主要是促进发展方式或模式的转变。关于这一转变的起点,有两种观点:一是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换句话说,就是“十二五”规划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之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新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十二五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十二五”规划也强调稳定发展、内生发展、升级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显然,第三次大变革仍在进行中。 必须指出的是,第三次大变革似乎是一次狭隘的变革,但事实上,发展方式的变革不能单独进行,它取决于其他变革,如制度。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后,第三次大转变不仅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是包括经济转型、政治转型(改革)、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在内的全面转型。因此,这种转变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深度的特点。 第三次大变革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为什么要推进第三次大变革? 李佐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即“五个当务之急”: 一个经济转型势在必行。首先,中国经济已经逐步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增长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速度效益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的转变;第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低端经济”向“高端经济”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吸收高成本带来的压力;第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生产总体产能过剩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模仿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变,从而逐步消化产能过剩;第四,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重化工业后半期),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后半期,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或“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第五,国际经济危机仍在继续,国际经济将持续低迷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实现从“外需经济”向“内需经济”的转变。 两项政治改革(变革)势在必行。第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中产阶级比例增加,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这对政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公民维权成本降低,维权渠道拓宽,政治诉求更加广泛,政治改革动力增强;三是各级政府的债务压力加大,增加了政府转变职能的紧迫性;第四,消极腐败在一些地区容易频繁发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也使得政治改革更加紧迫。 三种社会变革势在必行。首先,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建设公平社会的要求已经提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国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这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第四,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人口红利”减少,这对加快建设适宜的福利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全面改革与中国大转型(一)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