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88字,读完约12分钟

张诗洋读书杂志的编辑一九二四年底在北京下了鹅毛大雪 下雪后,徐志摩写了著名的诗《雪花之乐》,表现了与陆小曼热恋的甜蜜。 鲁迅也在《语丝》上发表了散文诗《雪》。 “雪是死雨,是雨的灵魂”,冷冰冰地指着知堂的“苦雨”。 当时沈从文还是个安静的“北漂”,郁达夫冒着雪去看他,邀请他吃饭,介绍给徐志摩,这是沈从文文学生涯的转折点……本文通过日记、文献、作品的细致对读,使我们成为当时时空中的北京和北京文 一九二四年的北京大雪文|张诗洋(《读书》年四期新刊)一九二四年末的北京很冷,清华学堂教务长张彭春在十二月三十日的日记中写了这么有趣的诗:大雪! 漂亮的雪! 雪说:“你必须写。 电影《邪不压正》中北平雪后(来源: douban )的大雪纷纷飘落,持续了一天一夜,北京正在化着雪。 张彭春赞美雪的纯美,借着大雪的嘴说“必须写”。 但是,18岁出国留学的张彭春其实不知道中文诗歌的创作。 在他的日记《日程草案》中,他经常反感自己熟练而无法控制文案。 因为在清华工作期间,其改革观念记录、发表很差,“被剽窃”。 通常,信和公文会让他为难,更何况是作诗。 所以这首勉强押韵的四首小诗写得很坦率,看起来有点开玩笑 大雪要求“你必须写”的“你”,恐怕张彭春不是指自己,而是指别的手指吧。 确定了一个方向的志摩君年末的岁末,张彭春依然很忙 12月16日,同学胡适生日,张彭春去了贺寿。 日,他那天晚上被记载为“宿石虎胡同”。 石虎巷7号好春轩是亲友徐志摩在北京的住处 二十二日,回天津,见丁文江,商量清华学校的事 第二天见清华校长曹云祥 245日,访问原校长周诓春 20日下午,在陈独秀组织“年末俱乐部”,张彭春因为有事没能出席,错过了“和校友联系的机会”。 到了12月28日,“志摩请吃午饭” 张彭春一家和好朋友,右一张彭春,右三张彭春夫人,右四次女张新月,左三长女张明珏 1956年在纽约(来源: blog.sina )访问张彭春年底的朋友中,徐志摩与他关系最好,仅一九二四年底,他们就已经聚集了两三次。 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热恋时,徐志摩拜访张伯苓、张彭春兄弟时,突然找纸和笔写信。 张伯苓问他要写给谁,徐志摩回答说:“无关的人。” “张彭春显然怀孕了,说了些有趣的话! 」徐志摩和陆小曼准备婚礼时,是想让老师梁启超当证人,还是张彭春去听梁启超说话,梁才答应出席 张、徐两人互相惋惜,亲密可见一斑 张彭春笑着说徐志摩话,就像把日记大雪拟人化的幽默一样,无法想象张彭春是否被鼓励写诗来频繁地和志摩见面 徐志摩也确实写过关于雪的诗。 也就是那个有名的“雪花乐趣”。 如果我是雪花,聪明到翩翩的半空。 我一定认出了我的方向——飘扬,飘扬,飘扬——这块地上有我的方向。 ……空中娟娟飞舞,认出它安静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探望——飘扬,飘扬,飘扬——啊,她有朱砂梅的清香! ……徐志摩就像雪花一样,自由,随时在空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雪花的乐趣》写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发表在次年一月十七日的《现代评论》上。 果然是张彭春日记上记载的12月30日的雪 用徐志摩自己的话,他心中的诗情“不分方向性地胡乱冲进去”,但就像最初写诗的半年一样,徐志摩感受到了伟大力量的冲击。 “想法在手指之间散落着五颜六色的花雨”、“决不依赖附近,也不担心”。 (徐志摩:《猛虎集》序) 张彭春和徐志摩聚集在一起看雪,张彭春目睹了徐君的诗兴大起,认为在徐志摩诗中促进了“最完美的诗”(朱湘:“评价徐君〈志摩的诗〉)。 《徐志摩和他的还有一代人》最终线稿 高华作(来源: sohu )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徐志摩与美国博士毕业的张彭春志兴趣相投,共同成立了将来红极一时的文艺部“新月社”。 “新月社”这个名字其实来自张彭春的提案 1923年11月10日,张彭春二女出生。 他非常崇拜印度诗人塔戈尔,同时还为塔戈尔访华做准备,因此以塔翁诗集《新月集》之名,给女儿取名为《新月》。 这个名字寄予了张彭春对新生儿的期待,很快安慰了长女回国途中生病却留下后遗症的一生的遗憾 张彭春又把“新月”这个名字推荐给徐志摩等聚餐会的成员,大家都很乐意接受 徐志摩进一步阐述了“新月”的寓意。 “虽然不是很有力的象征,但其纤细的一首歌显然很含蓄,抱着未来的圆满。 徐志摩:“新月的态度”)确实,回国不久的徐志摩也在这个时候寻找自己的方向。 他希望能召集一些“文艺有趣”、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社区,在“两周一次”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 这是新月社的前身 一九二四年,泰戈尔访华,新月社上演了诗剧《吉多拉》 张彭春任导演,徐志摩是主演之一,交际很深 来自美国克拉克大学的张彭春说徐志摩“感觉到会涌出特别的力量”,每次见面都被温厚温雅的人格魅力所鼓舞。 徐志摩也很珍惜和张彭春的友谊。 他说他只是对话剧摇旗呐喊的士兵。 真正去的只有张仲述(彭春)。 之后,张彭春准备陪同梅兰芳访美、出国讲课 徐志摩知道了拿书送礼,学会了一点交际的点滴和由此带来的“告别”:尘世匆匆,难以相遇。 这几年,每次和伙伴见面,话一定会彻旦,但还没厌倦 冬天在北平,八里台,棉语接着早上 早上离家出走,积雪,看着辄和相笑了 这景色令人难忘 ……临行,不以为旅途财富,检测仪上“沉睡叟题名跋扈”的回集奉李,以纪念 各自努力,不要忘记 (据黄仕忠《偶然遇见徐志摩》集录) 1924年泰戈尔(中排右)和徐志摩(前排右二)、张彭春(前排右一)(来源: sohu )两人彻夜到达丹,从早上离开家时,“与冰雪岭、诺尔相视而笑”的状况。 2“坚硬灿烂”鲁迅在一九二四年看了新华社《吉德拉》的公演鲁迅对剧作家泰戈尔的访华有相当多的微语,也不佩服主办方徐志摩。 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说:“我更不喜欢徐志摩这样的诗,但他喜欢在各处投稿。 《语丝》一出版就来了,有人赞成他,出来了,我制造了杂感,和他开玩笑,让他来不了。 感兴趣的是徐志摩《雪花之乐》,鲁迅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了散文诗《雪》,于一月二十六日发表在《语丝》上 据担任晚清军机大臣那桐的日记,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大雪,“卯时下雪到下午时刻,天空还是阴天,一到晚上大雪就到天亮”。 到目前为止的12月17日,只有早上飘着“细雪”。 不适合鲁迅写的所谓“朔方之雪” 之后的两个月里,北京都是“晴天”,没有再下雪了 也就是鲁迅和徐志摩诗里写的都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的雪 电影《邪不压正》中北平大雪(来源: douban )同月发表的这两首诗有根本区别 如果说徐志摩《雪花之乐》是具象的、浪漫的、无忧无虑的,那么鲁迅的《雪》是抽象的、冰冷的、有意义的 虽然在思考生命,但作者明确了不同的艺术优势和审美风格,所以两人之后表示了“道路不同,互不相求”的内在理由 我查《鲁迅日记》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六日记。 “我晚上要去女师学校的同乐会。 除了自然气象意义上的大雪,这次同乐会也成为鲁迅创作“雪”的动因之一(李哲:“雨雪辩论”和精神再生——鲁迅〈雪〉的信纸解放)。 今天是周作人40岁的生日,周作人去了女师大参加了“同乐会”。 鲁迅当天也去了“同乐会”,失去的兄弟俩很可能在会场不自然地见到了一面 1月18日(农历小年),为周作人庆祝生日的孙伏园等人访问了鲁迅家 当天晚上,诸友解散后,鲁迅写道“野草之八”——“雪” 鲁迅和周作人(来源: cul.qq )在对“雪”的凝视中,鲁迅保持一贯的横眉冷对风格,以“雪”和“雨”为对象 联系周作人写散文《苦雨》,以《苦雨》为书房名,自称“苦雨翁”,当时被人称为“博识”,但这些正好出现在“雪”中,不容易理解鲁迅笔下雨之间的对照、竞争,与周作人 雪是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但是闪耀着。 鲁迅无情地写道:“雪是死雨,是雨的灵魂”,笔诛心计,发出声音 鲁迅的愤怒没有道理,包括对混乱时局的担忧 这场大雪的第二天,患重病的孙中山北上,重申了《入京宣言》中宣布的“救国论”,具体手段是与“老敌人”段祺瑞合作,他乐观地把段祺瑞作为反对袁世凯皇帝的爱国军人。 以后看,这个战略注定要失败 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去世,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目的是得到包括军阀、政治家、文人在内的各界支持,延续北洋军阀的统治寿命。 此时的中国,军阀走马灯通常轮流登场,任何派都无法消除派系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统一全国 北京归谁管,中华何去何从,将成为零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困境。 3“北漂白”青年沈从文在寻找方向,也有来自湘西的沈从文 化名安艺,《晨报副刊》的文案上写着“我不能乘坐这艘难以收拾的破烂命运之舟,过上一年以上的固定生活”。 我成了没有小根的浮萍,风是怎么吹的——风的目的地,是我的目的地。 “(沈从文:《一封未邮寄的信》)休艺艺(沈从文假名)《一封未邮寄的信》(部分),《晨报副刊》1924年12月24日(来源: cnbksy )一九二三年,二十一岁的文学青年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报考大学。 不难想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沈从文在上学的路上会发生什么 他创作了好几次,给当时的主要报纸发了作品,被发现很窘迫等 经过努力,沈从文考清华、燕京大学等大学失败了,终于被中法大学录取了,结果每月付不起28元的住宿费,没能入学。 沈从文名副其实地成了“北漂” 沈从文写了一封向从未见过的郁达夫求助的信 这个文坛的前辈甫一登场,就被认为用小说创造了“完全特殊的世界”,“吹散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郭沫若:《论郁达夫》)。 一九二四年冬天,郁达夫冒着大雪,去沈从文的“又窄又少霉的斋”看他 严冬腊月,沈从文还穿着单衣,看到这个情景,郁达夫抖了抖自己羊毛围巾上的雪片,戴在沈从文上。 又请他吃饭,把会计拿回来的三元二角留在沈从文里 雪中送炭的温暖,给深渊底层的沈从文展现了希望 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信》,《晨报副刊》1924年11月16日(来源: cnbksy )为了不让沈从文想到郁达夫的“下雪天来访”,他也意外地发现郁达夫见面后为沈从文写了“檄文” 这本《对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信》也刊登在《晨报副刊》上,一发表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沈从文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郁达夫很快介绍了《晨报副刊》,为沈从文提供了发表习作的机会 他还向自己杭州府中学的老同学徐志摩推荐沈从文认识 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应陈博生、黄子美的邀请,正式担任《晨报副刊》的主编,开辟了新月社的又一地 沈从文在这个时期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文案达50多篇,特别是在第50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陆续发表了《市》、《水车》、《玫瑰九妹》等6篇作品。 主编徐志摩特别在“市场”后写了鉴赏词,表达了对沈从文的尊敬和评价。 郁达夫和沈从文(来源: sohu )从沈从文走上文坛,开始时经历了贫困的生活,但在一九二四年下雪后,郁达夫、徐志摩的协助下,“突围”取得了成功。 但是,在之后的一系列争论中,鲁迅即使以“第三种人”为由将沈作从“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开除,在三十年代也被批判为“不写阶级斗争”“缺乏爱和恨的明确角度”,抗战时期与左翼作家的关系恶化 沈从文围绕着徐志摩,但没有进入新月社 1931年,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棺材暂时放在济南福缘庵 沈从文听到消息就去,为36岁的徐志摩送行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沈从文多次寄信胡适,商量如何解决徐志摩生前的资料,然后缅怀了这位“没有一个人能代替其他教师和朋友”(沈从文:《友谊》)的天才诗人。 这是个内幕 一九二四年的大雪反映了当时几个年轻人不同的文艺观和方向感 在“雪花的乐趣”发表后的第三年,徐志摩写道,同样有名的“不知道风在向那个方向吹”,但显然与之前的飞扬、聪明的形象不同,似乎也有“坚硬”和“孤独”。 原本可以“不问风向哪个方向吹”(徐志摩:“新月的态度”)的平静被打破,预示着波动年代的风向瞬息万变,各种“主义”消失。 但是,动荡时代的文人们从“时代的破烂”中恢复了人生的尊严和方向,抱着生命核提供的信仰、忍耐、团取暖,一个人行走 《新月的态度》(原着《现代评论》第1卷第6号)正文之前引用的英语诗句分别是“上帝说有光,那里有光”——《圣经》。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雪莉(来源: cnbksy)*文中的照片是网络文案版权来自《读书》杂志的所有原题:《读书》新刊|张诗洋:一九二四年的北京大雪》的原文 。

标题:要闻:张诗洋:一九二四年的北京大雪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