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7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威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首先,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保持增长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融资平台公司借贷规模扩大、操作不规范、信用违约风险等;一些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债务风险不断增加;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融资平台公司信用管理不完善;债务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复杂,既有地方政府的实际融资需求,也有财权与事权不一致等制度性因素;不仅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而且缺乏法律监督。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资源和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导致了财政系统中“头重脚轻”的严重现象。
第二,借钱的权利与偿还债务的责任并不对应。在现行制度下,社会经济发展属于绩效考核范围,但债务规模及其控制和偿还不属于绩效考核范围;借贷创造的成果属于现政府,债务偿还可以转移到下一届政府。这些因素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缺乏有效约束。
第三,缺乏制度约束。由于缺乏有效的债务规模和结算控制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薄弱,在借款时对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考虑不足,导致债务规模扩大和逾期;由于缺乏债务风险预警和信息披露机制,各级政府无法实时了解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三、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危机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化解基层政府债务,实施中央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取得了初步成效。从金融角度看,当前的重点是完善相关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体体现在五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在保持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是在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界限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政府间权力和支出责任;二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三是继续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中央对地方平衡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改进转移支付方式,不断提高基层财政基本保障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提高完整性和透明度。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和严格预算执行,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债务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条件,加强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实现债务的法制化管理。制定一套包括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债务预算、债务审批和债务偿还在内的基本制度框架,严格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4)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债务管理。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地方政府债务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债务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行为;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监督,督促地方政府重视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规模,控制风险。
(五)进一步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金融实力;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化投资结构,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严格控制新项目,防止重复建设,有效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与财力不足的矛盾。
第四,预防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需要多管齐下
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财政政策和措施是不够的。要多管齐下,多管齐下:一是完善地方政府举债决策机制,促进地方政府民主决策和科学判断。二是完善债务评估体系。根据“谁借谁还”的原则,明确了债务偿还主体,强化了债务偿还责任。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四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第五,从长远来看,应创新金融工具,使城市建设融资主体多元化,从而减少地方借贷需求。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我们要站在抓政治、抓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落实到位,监督到位,为加快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标题:刘志: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