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2字,读完约8分钟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经济体系。它在全面总结30多年对外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世界形势和国情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对推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首先,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经济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放型经济在逆境中稳步快速发展,整体水平达到新水平。
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3.6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全球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2位。外国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两年稳定在1000多亿美元。2011年,外商投资规模达到74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6.7倍,成为世界主要的外商投资国家。
开放型经济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中国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8%,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涉外税收近3.6万亿元,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外经贸就业约1亿人。对外开放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了国内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开放型经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国投资者,是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边缘到核心、从合作讨论到参与决策的巨大变化。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吸收外资结构亟待优化,技术和管理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走出去的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国际化水平不高。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
第二,充分认识实施更加主动和开放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客观需要。
世界形势和国情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国际上,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深化的趋势没有改变。与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相比,2011年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分别增长了44%和27%。各国更加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和吸引国际投资,提出了“出口多元化”、“产业回归”、“再工业化”等政策,抢占全球市场、资源、产业、人才和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尽管世贸组织多哈谈判进展缓慢,但各国加快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并加强了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601099),着眼于未来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主导力量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国际经贸格局的深刻调整,我们必须进一步开放,在新一轮国际博弈和竞争中争取主动。
在国内,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开放型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善于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各种国际资源要素,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显著增强。与改革开放之初或10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比,我们有更多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开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还很多。我们还需要继续通过开放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开放帮助改革和发展转型。
面对世界形势和国情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规划。为了不断完善国际竞争的体制和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必须坚持根据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需要,自主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快自身发展的独立选择。我们要更好地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要选择开放的重点领域,把握有序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不断扩大和提高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们应该善于运用“以开放换开放”的战略来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各国更加依赖中国经济,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也希望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投资壁垒等对外经济贸易障碍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实施“开放换开放”的战略,即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等领域,用我们自己的开放换取其他经贸伙伴的开放,从而创造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从更广阔的全球视角来看,“开放归开放”也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全世界创造更加开放和公正的发展环境。
第三,不断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要立足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率转变。
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创新开放模式,推动沿海开放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内陆地区重要的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开创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形成一个引领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特大城市对外开放的领先地位,加快从全球加工装配基地向研发和先进制造基地转型,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多个国家和国际经济、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及分中心。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完善内陆开放布局,鼓励东部和内陆地区联合建设开发区,形成一批沿江、陇海、京广、京九等交通干线的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加快边境省份向周边地区开放,加快重点港口、边境城市和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的同时,我们鼓励出口转化为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加工装配向R&D、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高端产业链拓展。完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我转化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努力扩大文化、技术、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流通、金融和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扩大研发、技术测试与分析、管理咨询和先进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领域服务进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能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完善进口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提高进口议价能力。推动发达国家放松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促进重要商品进口来源的多样化。完善产业损害预警和进口贸易救济机制,保障重点产业安全。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我们应该把利用外资从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转向主要依靠人才、环境和市场。完善利用外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国民待遇、准入名单等国际投资规则的普遍做法,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便利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信用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促进吸引投资、技术和智力的有机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职能机构,与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推动各类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有效整合,鼓励外商投资建设科技中介、创新孵化器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完善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实现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建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和农业合作。创新海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引导国内企业集群走出去。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质量,培育“中国建设”、“中国劳务”国际品牌。提高企业的国际管理能力。支持企业通过跨境并购、股权互换、海外上市、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和价值链。,并在R&D开展国际业务、生产和销售,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增强应对外商投资合作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保护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协调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开放。全面深化双边经贸关系。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模式,增强开放和互信。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维护共同利益。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关税减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工作,努力增强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坚持世贸组织作为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主要渠道的地位,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平衡、共赢、发展的多边经贸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东西呼应、区域协调、布局合理的自由贸易区。在提高自由贸易区开放水平和深化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应努力提高投资和服务贸易合作水平。
标题:商务部部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