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3字,读完约7分钟

自央行扩大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浮动范围以来,利率市场化给转型中的中国银行业(601988)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601328)指出,当前银行业转型正处于尴尬境地,中国银行业应该学会“改革自己的生活”。 中国银行业转型为何陷入困境;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准入放宽带来的挑战,中国银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银行转型处境尴尬 21世纪网:8月5日,你在微博上提到一些银行处境尴尬,遭遇“转型绑架”和“转型陷阱”。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这些转型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连平:目前,在转型过程中,一些银行似乎出现了一些尴尬的情况。自2004年和2005年银行提出战略转型以来,一些银行在从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的转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功,而一些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平稳过渡。我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如果只强调客观因素,并不能说明一些银行在转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功。可以说,许多银行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转型目标。设定目标很容易,但如果我们想将这一目标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许多银行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明显脱离或偏离了目标,不能像成功的银行那样继续下去。首先,想法非常重要。银行如何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从主要获取利率差的业务模式,转向一个新的领域,涉及到许多概念问题。如果没有观念上的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将继续阻碍银行转型的发展。其次,它涉及银行的内部制度和机制。银行上市后,如何将银行的内部制度和机制转变为真正的上市公司那样的现代商业银行,是许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点,即中国的银行有很强的官僚氛围,其中一些类似于政府部门,而不是商业机构。这个问题在大银行更为突出。 当然,现在已经变了,但要真正推进机制改革,一些银行内部要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认为未来的硬仗主要在内部制度和机制上。在这方面,一些中小银行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整个行业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 改变你自己的生活 21世纪网络:商业银行转型的出路在哪里? 连平:我认为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关键是“改造我们自己的生活”。首先,要解放思想。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中介化趋势、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监管的收紧都将对银行未来的经营产生压力。在新形势下,以前的商业模式很难成功。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当新的商业模式刚刚出现的时候,你不能怀疑自己,你害怕风险,在你采取步骤之前你会怀疑自己。 其次,在战略目标明确之后,必须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实施路线图。设定战略目标并不难,但要确保其实施却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制定未来三年或五年的实施计划,并持续推进;每年检查实施效果,不断反思和评估,并根据情况变化对未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目标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第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改革自己的生活比改革别人的生活要困难得多,所以以前的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内部各方都能接受的框架,现在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利益和风险的调整:过去风险小的人现在可能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过去权力大的人现在可能会被削弱。所有这些都应该通过机构和体制改革来促进。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制度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型目标。 机构和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确保资源能够持续流入过渡性业务领域,如零售银行业务、收费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从而促进转型业务领域的持续发展。 内部评估体系和其他机制应更明确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方向转变。内部薪酬体系也将发生变化。例如,投资银行团队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与传统银行团队不一致。投资银行业务具有明显的特点。如果所有员工都按照原来看似公平的制度来对待,显然会限制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当然,外部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当增长率过高时,资产业务对银行的贡献很大。例如,随着2009年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各种资源将集中在这一领域,这将制约转型发展;当经济下行时,不良资产反弹明显,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容易导致转型目标的游离。 目前,发展银行收费业务的环境并不理想。从收费业务的绝对水平和覆盖面来看,我们离世界上一些大银行还很远,整体收费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个人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国民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不适合商业银行对收费业务提出高标准。目前,吸收存款困难,商业银行需要付出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在某些阶段的工作重点,从而影响转型业务的发展。 业务转型的关键 21世纪网:6月以来,连续两次宣布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波动范围。你认为这会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你提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压力可能会增加。我们的银行应该如何应对? 连平:谈到风险,人们常说银行业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周期考验。目前,这只是银行面临的挑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当前银行业面临三大趋势和七大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带来降息和不良资产反弹;第二,改革的加速带来了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开放准入限制;三是监管力度加大,监管体系更加严格,收费业务受到限制。这七大挑战给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如扩大竞争、减少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收入、增加成本和减少利润。利率市场化可以说是银行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压力最大的一个方面。现在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开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未来最大的影响在于存款浮动上限,因为在目前存款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一旦存款浮动上限完全放开,很可能会带来银行的激烈竞争,这将大大增加银行的债务成本,并在短期内给银行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贷款下浮幅度的进一步扩大和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也开始下降,而存款利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浮动”;银行利差收窄、收入水平下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金融脱媒仍在进一步发展。随着债务融资标准的进一步放宽,一些大型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明显减弱;另一方面,银行的供给也发生了变化,监管机构放宽了准入,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业。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对银行业而言,脱媒导致贷款需求减弱的同时,准入的放宽将相应增加贷款供给,从而促进银行业的竞争。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我认为有两个措施是最关键的。首先是客户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长迅速,但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我国银行业向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的贷款仍占贷款总额的很小一部分。银行在未来改变客户结构是必要的。如果大客户比例下降,中小客户比例上升,这将有助于银行稳定收入和成本。与大客户相比,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的定价往往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有助于维持一定程度的利差。同时,大客户的营销成本相对较高,而零售客户的营销成本相对较低。增加中小客户的比例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营销成本。第二,新业务的发展。未来发展投资银行、零售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转型业务非常重要。商业银行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在货币市场运作,这是国外成熟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未来,投资银行业务也将获得/0/,的长期发展。我们的银行业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的业务,从而获得新的蓝海。此外,有条件的银行应增加综合业务,促进集团收入的多元化,这是大多数银行难以选择的。

标题:交通银行连平: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转型的出路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