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4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深圳迈瑞(以下简称迈瑞)创始人徐航的职位刚刚调整:11月6日,他辞去联席首席执行官一职,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在此之前,Mindray一直是一个双重首席执行官架构。对于这种调整,徐航后来告诉《中国商报》:“建立双重首席执行官结构是公司在200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他和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希庭都是生意伙伴和朋友,在公司内部只有一个角色分工。现在废除双重ceo结构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h/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带领迈瑞在20年的时间里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品牌,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格局。 两亿元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航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当他在徐航读研究生时,他发现跨国公司垄断了国内医疗设备市场,而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医疗电子行业。 当时,中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安科(Anke)在深圳成立,并开发了中国最早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然而,由于一个失误,安科演变成了深圳医疗器械行业的“黄埔军校”。 徐航来自安科。1991年,29岁的徐航放弃了安科超声部技术总监的职位,与当时安科办公室主任李希庭等七位同事一起,自己创办了深圳迈瑞。 当时,进口医疗器械约占国内市场的90%,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几乎所有的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而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没有人相信本地企业会找到一个世界。”就这样,徐航走上了创业之路。 然而,在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强生和其他跨国公司的垄断下,徐航和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推出自己的R&D产品。因此,徐航和他的团队最初在中国扮演了“外国品牌”的代理人角色。 Mindray于1992年开始探索独立研发,并于当年推出了首款显示器产品。 到1995年,迈瑞在中国的代理业务已经打开,公司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在迈瑞的发展历程中,有过两次“亿元”的突破:一次是1997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有一半的代理产品和自有产品;第二次是在1999年,自有产品销售额达到1亿元。在徐航看来,这两个“1亿元”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而后者正是徐航更想要的。 徐航最引以为豪的是,迈瑞的崛起让国际医疗器械品牌在中国的价格直线下降。据了解,近10年来,由于迈瑞监护仪和超声波等产品的大量出现,中国此类医疗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了60%以上。以监视器为例。在1992年迈瑞在中国开发出第一台显示器之前,跨国公司的进口价格高达10万英镑,迈瑞产品的价格低至4万至5万英镑,立即将价格降低了一半。 “但迈瑞不依赖价格战。我们制定了一条规则,我们的产品必须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好。这是迈瑞能够在强手中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徐航告诉记者,迈瑞的显示器现在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彩色超声仪器占低端市场的近30%。 随着dc-8第二代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推出,迈瑞今年以强劲的势头进入了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市场。 出海扩张和国内并购[h/]巴菲特说,生活就像滚雪球一样,找到湿漉漉的雪和长长的斜坡很重要。 虽然创业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徐航找到了增加财富的方法,迈瑞的“雪球”越滚越大:截至2011年,迈瑞的年销售收入为8.8亿美元,多年来保持30%的增长率,成为中国难以超越的行业领袖。 2006年9月26日对徐航和迈瑞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经过15年的发展,迈瑞于当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成功募集了2.7亿美元,成为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医疗设备制造商。 然而,迈瑞的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根据徐航的设计,迈瑞的定位是成为世界知名的医疗器械品牌。在美国上市有利于公司建立全球品牌和开拓销售渠道。 2008年,迈瑞收购了美国datascope,该公司在美国显示器市场排名第三和第四,仅次于通用电气和飞利浦等巨头。合并后,迈瑞完成了对datascope部分产品的升级和更换,datascope也帮助迈瑞在美国开辟了直销渠道。通过数据镜,迈瑞不仅可以销售显示器,还可以销售超声波和其他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市场份额为40%。要成为一家国际公司,你必须进入美国市场。”徐航有自己坚持的开拓精神。 10月31日,迈瑞宣布控股北京普利胜,这将为R&D血栓止血业务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一个完整的业务平台。迈瑞的国内M&A可能始于去年3月。自控股深圳申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来,2011年收购了四家公司,2012年迄今收购了五家公司,将产品领域扩展至四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查、数字超声和放射成像。 看到迈瑞的持续并购,上海的一位投资者就雪球金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不专注于将最强大的产品线推向世界? 对此,徐航有自己的判断:“从过去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体化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大公司不断收购,小公司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就规模而言,迈瑞的收入只有通用电气(ge)和西门子(Siemens)等巨头的1/5~1/4,而且这些巨头的特点是拥有多条产品线。通常,医院里的大部分设备都来自某个公司。“在这个行业中,单一产品线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和发展。” 徐航希望通过内生增长和并购在2015年实现150亿元的收入,这相当于目前的三迈瑞水平。 “M&A是连续的。”徐航说。
标题:徐航:用20年时间打破跨国公司垄断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