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8字,读完约5分钟
无论是8月份的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HSBC pmi)还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人们都不禁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忧。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从上个月的49.3降至47.6,表明中国制造业运行连续第10个月逐月放缓,也达到了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国内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2,这是该指数自2011年11月以来的涨跌与50之间的分界线。pmi数据的恶化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尚未找到增长的驱动力。因此,对于许多市场分析师来说,它也是政府政策的节点。然而,在十八大之前,国内经济政策改变的可能性不会太高。据估计,主要政策将在十八大和新一届中央政府就职后出台。
去房地产必须及时
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政治周期性,这已成为一条规律。每一位新领导人在把握和定位实体经济、专业水平、个人经历和认知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每一个中央政府的管理方式都与处理重大经济问题的政策大相径庭,因此中国的经济政策存在很大的变数。在旧中央政府向新中央政府过渡期间,经济政策基本上是静态制动,这为新政府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调整和改革。
目前正处于经济政策稳定期,对以往的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是明智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以往经济政策的成就,还应该看到值得认真考虑的方面。有必要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晰准确的阶段性认识,并总结出当前整体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因素。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出过去两年的经济增长趋势是否能够持续。
从2009年到2011年,经济增长是由信贷的快速扩张推动的,并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带动。因此,当前的去房地产化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增长下行。去房地产化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负面影响是基础设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经济下行只是一个短期的困难,但它为中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主导型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这已成为中央决策层的基本共识,但在如何实现房地产方面仍存在一些分歧。从横向比较和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显然仍是一个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国家of/きだよ/.经过逐步摸索试验,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政策思路很快就会出现。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当前的经济问题是政策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这是短期经济问题还是长期经济问题?短期政策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值得思考的是,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一系列重塑经济增长的模式,但基本上收效甚微。从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下滑,这不仅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萎缩的结果,也是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的原因。欧美金融危机也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外需快速萎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整体增速回落至7.8%,主要原因是四个外向型省市经济快速下滑。例如,广东、浙江、上海和北京的经济增长低于8%。这些省市的经济增长过大,主要是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和出口快速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房地产泡沫的挤压有关。如果很难在短期内(至少5至7年)恢复外部需求,中国肯定无法通过短期政策变化刺激出口和增加外部需求。
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内需
扩大内需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中国的内需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有3亿多人口,年消费达到11万亿美元;而中国14亿的人口只有4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消费不到美国的1/15。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国内需求增长到美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超过80万亿元,潜力巨大。中国经济不仅居民消费能力低,而且存在三大严重失衡;城乡之间、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于欧美疲软的需求,中国的潜在消费需求是巨大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它。
然而,国内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不能通过短期经济政策来刺激,而只能通过重大的制度改革来实现。例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收入分配制度、教育制度等重大制度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都可以刺激内需的大幅增长。短期财政和货币政策显然毫无用处。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越来越明显。财政政策已转向以依法征税、减税和减税为基调;增加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变得越来越谨慎。货币政策控制工具侧重于反向回购操作的密集使用。传统的金融手段,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使用比以前更加谨慎。
在政府变革的过渡时期,应该是减少经济政策变化或实施稳定经济政策的好机会。这不仅使一些问题更加明显,而且有助于总结正确的政策发展方向。
标题:易宪容:中国经济处于重大转折点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