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9字,读完约4分钟
从周六开始,长江公路隧道将投入试运行。它不仅是黄浦江底直径最大的隧道,也是外环唯一一条重载车辆通行的隧道。这也是上海第一条使用国产高性能沥青的越江隧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长江公路隧道探营。据施工方介绍,除了通往崇明的长江隧道与长江公路隧道的直径相同外,长江公路隧道是双向六车道隧道,只有长江公路隧道是市区双向六车道隧道,在上海已建成的隧道中直径最大,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昨天,记者从浦西入口乘公交车到浦东出口,约需6分钟。
逃生路线“天上有个洞”
记者在隧道中发现,每隔50米左右,路边地上就有一个“逃生路线”入口。建筑工人打开入口,记者从12层的人行楼梯下到地面,却发现整个逃生路线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空的房间也很宽敞,足够一辆公共汽车通过。一旦人们被疏散到这里,他们可以被车辆运送到隧道出口。据报道,南北隧道共有23个出口。在50-100米范围内,不仅有逃生口和疏散滑梯,还有逃生口和疏散楼梯,方便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公路隧道不仅可以“纵向逃生”,还可以“横向逃生”,即北线隧道与南线隧道之间通过水平通道进行沟通。
此外,长江公路隧道的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备受关注。每隔25米或50米有一个“喷水”装置,启动装置位于路边。隧道还配有感温光纤,火灾发生后能自动报警。中央控制室接到火警并确认后,立即通过遥控启动隧道侧壁的“喷水”装置灭火。
采用国产高性能沥青
长江公路隧道是上海第一条使用国产高性能沥青的越江隧道,具有重型车辆通行能力路桥集团唐(600820,买)表示,大型卡车和集装箱卡车对路面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隧道中,普通沥青路面在车辆的高温高压下容易凹陷变形,在地面留下车辙,不仅后期维护费用高,而且影响隧道的行车体验和安全。
唐说,针对长江公路隧道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夏季路面温度高的特点,自主研发并掺配了长江公路隧道专用高粘度改性沥青。与常规沥青相比,它具有很高的粘结性能,优异的抗重载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抗车辙能力是普通沥青的2-3倍,疲劳寿命是普通沥青的3-4倍,即使在高温重载车辆反复碾压下也不易变形开裂。它不仅克服了单一普通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的诸多缺点,而且维护成本低,大大提高了驾驶体验。
克服“1米穿越”问题
据报道,长江公路隧道在上海隧道领域创造了许多“第一”或“最佳”。它采用中国“最大”的直径为15.43米的盾构,挖掘出上海“最深”的隧道。大型盾构准确“通过”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义县路和地下桩基一米处,克服了整个隧道施工中最大的难点。
“它几乎是靠着桩基的,在长江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穿越。”上海隧道长江公路隧道工程副经理姜磊表示,长江公路隧道要穿越30多栋建筑和20多条管道,最困难的是要穿越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3号线和逸仙路高架。义县路地下桩基不仅侧向受力较弱,而且高架桩基也较浅。更令人兴奋的是,高架道路上的交通非常繁忙,轨道交通3号线的列车会不时经过。
为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施工人员为所有地下桩基穿上厚度约为1米的水泥防护服,并自上而下将桩基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制作“衣服”的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基加固技术。通过在地下喷洒水泥浆,压力得到均匀控制。该技术在国内也是首次应用于大型过江隧道。最终,“1米穿越”险些被错过,最后的误差只有2厘米。
面向维护的物联网技术
据悉,物联网技术将很快应用于长江公路隧道的运营和维护。
“例如,我们设置了一个精密观测仪器,在隧道巷道板下方的‘支架’位置记录不同时期巷道板的结构数据。借助nfc远程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给技术人员,实现对隧道的远程、实时、动态的管理和控制。”长江公路隧道市政维护工程负责人胡表示,借助物联网技术,即使头发粗细稍有变化,隧道也不会逃过“眼睛”,这将大大有利于隧道的日常维护。
此外,物联网技术将与bim技术相结合,将隧道的实时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隧道bim模型,便于技术人员分析和研究隧道状态,将隧道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标题:长江路隧道本周六开通运营 浦西到浦东约6分钟优房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2533.html